中山雍陌村:探索文旅融合加速“出圈” 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中山
原创2025-04-18 16:43

乡村名片:雍陌村


雍陌村位于三乡镇,始建于北宋年间,因郑姓先祖郑子纲(字秉常,号雍陌)为人孝悌、行善积德,乡人以其号命村名为“雍陌”。全国第一家中外合作旅游企业中山温泉宾馆、中国大陆第一家高尔夫球场中山温泉高尔夫球场均落户于此。雍陌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被誉为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郑观应便是雍陌村人,其著作《盛世危言》深刻影响了近现代中国。村内的罗三妹山灵秀传奇,罗三妹孝义双全的故事世代传颂,邓小平同志登此山而望远,一句“不走回头路”永远载入史册。2023年,三乡镇和雍陌村入选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

在三乡镇雍陌村雍陌上街,不少食客循着新鲜出炉的冬瓜酥香气,寻摸到门脸低调的亮记冬瓜酥店,一饱口腹之欲;不远处的郑家宴餐厅更是热闹非凡,慕名而来的食客们围坐在餐桌旁,品尝特色美食;在箜篌文化主题馆,聆听“大弦似秋雁,联联度陇关;小弦似春燕,喃喃向人语”的绝妙之音……4月17日-18日,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中山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看广东·遇‘鉴’乡村之美”主题新闻发布活动正式拉开序幕。活动首日,由新闻媒体、留学生、网络大V和洋网红组成的采风团走进三乡镇雍陌村。

图片

行走在雍陌村内,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明清古建筑错落有致,青瓦白墙、雕梁画栋,承载着先辈的智慧与生活记忆;郑观应家族优良家风与民间传说代代相传,为村庄披上深厚的文化底蕴。南都记者了解到,自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雍陌村紧紧围绕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样板工作目标,探索文旅融合加速“出圈”,实现从“遍地水田”到“遍地打卡点”的华丽转变,走出了一条“动力足、产业兴、文化浓、环境好、治理优”的乡村振兴新路径。2024年,雍陌村集体经济收入为2221.18万元。

图片

从“遍地水田”到“遍地打卡点”

人文IP引领加速文旅融合发展

1987年10月25日,29岁的美国著名歌星迈克尔·杰克逊曾悄然踏足中山一个乡村,在田间地头,迈克尔·杰克逊穿着白色休闲T恤和当地农民一样头戴斗笠,与当地孩子合影,到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奶奶家中做客……这个乡村正是中山市三乡镇雍陌村。彼时的雍陌村,遍地水田。

“雍陌村有一些独特的资源,中山温泉宾馆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家中外合资的宾馆,当年邓小平同志在雍陌村罗山妹山发出‘不走回头路’的世纪强音,改革开放中国第一个高尔夫球场也在雍陌村,还有被称为‘晚清全面看世界第一人’的郑观应也是雍陌”。三乡镇雍陌村党委书记郑文贺介绍,围绕丰富的人文IP,结合近年来“百千万工程”的实施,通过郑观应文化展示区的打造,引领、推动雍陌村文旅项目的建设。

图片

在雍陌村偫鹤园,绿植、老宅、石板路,岭南风情古韵扑面而来。通过筑坡、叠石、理水等改造,构建出古朴雅致的园林式公共空间,吸引了不少村民和游客休闲游玩。在郑观应故居门前,民宅外墙、休闲走廊围合成一片相对独立的空间——纪念园,榕树、米仔兰、毛竹等绿植环绕四周,留出一片坡地草坪。

我国近代著名实业家、维新思想家郑观应是三乡镇雍陌村人。三乡镇通过对郑观应故居等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来挖掘雍陌村的名人资源,带动雍陌村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最终达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目的。

南都记者了解到,为了将雍陌村打造成为湾区版精品示范村,中山市镇两级加大统筹力度,找准定位,强化乡村规划设计,以“保护振兴古村落,打造中山雍陌·南粤之窗”为定位,以郑观应故居、罗三妹山“不走回头路”主题公园、岐澳古道、郑氏祠堂群等历史文化景观为重点,全力将雍陌村打造成为湾区版精品示范村。

近年来,雍陌村完成了历史微光广场、积厚园、纪念园、名人堂与纪念馆广场、雍陌村务仁巷8号民居修缮、雍陌村务仁巷135号民居修缮、福注堂公所修缮以及历史文化村落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等项目,打造了箜篌文化主题馆、慕雍山虞文创店等多个文化场馆和消费场景。如今的雍陌村,遍地打卡点。

聚力拓文旅 赋能促增收

三元协同”共绘发展新篇

“去年雍陌村游客接待量在80万人次左右,相较于前几年,呈现逐年增长之势,尤其在深中通道开通以来,周边城市的游客明显多了起来”。郑文贺介绍,当前雍陌村的收入还是以厂房出租为主,文旅发展势头迅猛,也让雍陌村嗅到了新的发展思路,“未来雍陌村会加大力度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拓宽村民的致富路;同时激活一些沉睡的土地资源,引入企业进行长租统管模式,将一些陈旧的厂房进行改造提升,预计改造后村集体收入能翻一番”。

南都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雍陌村积极探索“政府搭台、村企共建、社会力量参与”模式,引入中铁一局、中铁十二局等6家央企、国企、镇企结对共建,推动连片化发展、组团式增收。中铁十二局强力推进雍陌村核心区域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工程。市镇村合力出资1000万元成立强村公司——中山雍汇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打造“美宿·雍陌”项目,接待游客约5600人次,同步活化康睦里巷内闲置房屋、侨房,打造特色花街、开设品质餐厅及文创商店,积极为雍陌村文旅产业拓客创收。

镇属企业嘉宝文化公司协力打造箜篌文化主题馆、“这禮是雍陌”文创店、国风汉服馆,推动康睦里项目建设,引入《最后的莫西干人》等文艺精品。联合青年社区学院、高校设立雍陌村乡村振兴技能人才服务站,举办21个培训班惠及超800人。携手广东财经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团队,以文创IP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与澳门科技大学共建博士生社会实践基地,深化郑观应与香山文化研究。

近年来雍陌村着力打通农民增收新渠道,加大村民闲置房产的活化利用,以古旧建筑开发民宿产业和轻餐饮产业,积极培育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除了商家进驻之外,还有不少本地村民参与运营,老旧侨房等建筑摇身一变,衍生出民宿、亮记冬瓜酥、咖啡馆等新业态,正带动乡村致富逐渐形成宜业宜游的农旅文融合发展新业态。

雍陌村亮记冬瓜酥店铺负责人郑颖濠向采风团介绍,今年是亮记冬瓜酥在雍陌上街经营的第三个年头。“以前在自家老宅里经营,销量受到很大的限制,基本上都是街坊邻里光顾,搬到雍陌上街,店里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周末和节假日每天营业额在2000元左右,比以前翻了一倍”。令郑颖濠最为开心的是,随着村里的建设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尤其在深中通道开通以后,不少周边城市的游客都能品尝到自家的冬瓜酥,让这一传统美食为更多人知晓、喜爱。

郑文贺介绍,随着新业态的蓬勃发展,雍陌村逐渐成为了乡村旅游的热门打卡地。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体验岭南乡村的独特魅力。同时,年轻人的回归也为乡村带来了新鲜血液和创新思维,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创意,为乡村的未来发展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声音

以历史名人效应活化利用文化资源

“这个冬瓜酥粒粒分明,在其他地方没有吃到过,这算是让我大开眼界”,被问及来到雍陌村的感受,媒体代表团的成员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吴若晴第一感觉是冬瓜酥的美味。此外,她还觉得村内房屋建设较好,在翻新的同时保持原有的古韵所在。“在跟这街坊邻居聊天中,我了解到到乡村振兴在实质上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吴若晴表示像制作冬瓜酥的市民生意额有所提升,“下次如果有时间的话,我希望能再来一趟。”

在参观郑观应故居时,吴若晴表示,以历史名人效应为抓手进行发展是不错的主意,“不少小朋友从书本上知道了郑观应,那么实地打卡就是他们的下一步选择。”同时,吴若晴表示故居保留了郑观应的生平和事迹,是对传统文化和名人故事的保留,更好地活化利用了文化资源。

打造IP拓文旅、促增收

广东经济科教频道记者王熹表示,从下车开始就感觉到了惊喜,“因为我没想到,雍陌村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游客服务水平,包括打造文旅IP的水平,其实都已经超过了我个人的一个期待。”王熹也表示,能够感受到整个百千万工程,包括乡村振兴环境下给乡村经济和人居环境等方面带来一些实质性的改变。

王熹在这次更关注的是文旅IP方面,“因为现在已经进入一个自媒体的时代,大家对于整个IP的塑造是非常注重的。雍陌村利用本村既有的文旅项目打造IP,从游客数量和文旅收入上可以看到这方面的成效。”王熹称自己也在思考其他村如何借鉴,“其他的一些村,可能他们文旅项目并没有那么不出亮点。那他们应该怎么样去打造他们自己的IP,去吸引游客,让村民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值得考虑的。”

采写:南都记者 刘贤沛

摄影:南都记者 吴进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