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城乡收入比缩小至1.40:1,连续11年保持全省最优;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率推进,打造环五桂山“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示范带……昨日,广东省新闻办在中山举办“看广东·遇‘鉴’乡村之美”首场主题新闻发布活动。发布会上,中山市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胡晓渝,对中山市“百千万工程”建设阶段性成果作介绍。
在发布活动前日,由新闻媒体、留学生、网络大V和洋网红组成的采风团,实地走访了三乡镇雍陌村、南朗街道崖口村,深入领略中山秀美乡村的风物人情,探访中山“网红村”发展模式及强村富民经验。
发布会:去年中山179家强村公司实现收入近25亿
实现城乡区域平衡发展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主要目标。中山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有林就相关举措介绍,近年来,为推动农村集体收入增长,中山先后成立179家“强村公司”,为乡村振兴带来持久动力。2024年,中山17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超1亿元,43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超5000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11年保持全省最优。
李有林表示,中山有240个有集体经济组织的村居,每个村居有自己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中山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发展原则,鼓励村集体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选择差异化的发展模式。具体举措包括支持推动村级低效工业园改造,鼓励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农业,推动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2024年,全市179家强村公司实现收入近25亿元,带动村集体增收9800多万元。
今年3月,中山高规格召开全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三年初见成效”工作推进会,吹响奋进的号角,其中环五桂山“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示范带是今年工作重点和突破方向。发布会上,中山市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胡晓渝就打造环五桂山“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示范带的建设计划和具体举措进行了介绍。
胡晓渝介绍,五桂山占地近300平方公里,是大湾区黄金内湾中的生态宝地、天然“绿肺”,也是香山文化的起源地,拥有10处森林公园,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环绕三乡、南朗等7个镇街和翠亨、桂南、南桥等36个行政村(社区)、173个自然村,中山将充分利用好宝贵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从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率推进三个方面推动示范带建设走深走实。
胡晓渝表示,接下来中山将坚持全域规划、全域建设、全域治理、全域融合,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十大攻坚行动,以30大重点项目建设为牵引,加力提速推动镇村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雍陌村:探索文旅融合拓宽“出圈”路径
在三乡镇雍陌村雍陌上街,不少食客循着新鲜出炉的冬瓜酥香气,寻摸到门脸低调的亮记冬瓜酥店,一饱口腹之欲;不远处的郑家宴餐厅热闹非凡,慕名而来的食客们围坐在餐桌旁,品尝特色美食;在箜篌文化主题馆,聆听“大弦似秋雁,联联度陇关;小弦似春燕,喃喃向人语”的绝妙之音……4月17日,由新闻媒体、留学生、网络大V和洋网红组成的采风团走进三乡镇雍陌村。
行走在雍陌村内,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明清古建筑错落有致,青瓦白墙、雕梁画栋,承载着先辈的智慧与生活记忆;郑观应家族优良家风与民间传说代代相传,为村庄披上深厚的文化底蕴。南都记者了解到,自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雍陌村紧紧围绕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样板工作目标,探索文旅融合加速“出圈”,实现从“遍地水田”到“遍地打卡点”的华丽转变,走出了一条“动力足、产业兴、文化浓、环境好、治理优”的乡村振兴新路径。2024年,雍陌村集体经济收入为2221.18万元。
近年来,雍陌村积极探索“政府搭台、村企共建、社会力量参与”模式,引入中铁一局、中铁十二局等6家央企、国企、镇企结对共建,推动连片化发展、组团式增收。中铁十二局强力推进雍陌村核心区域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工程。市镇村合力出资1000万元成立强村公司——中山雍汇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打造“美宿·雍陌”项目,接待游客约5600人次,同步活化康睦里巷内闲置房屋、侨房,打造特色花街、开设品质餐厅及文创商店,积极为雍陌村文旅产业拓客创收。
此外,雍陌村着力打通农民增收新渠道,加大村民闲置房产的活化利用,以古旧建筑开发民宿产业和轻餐饮产业,积极培育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除了商家进驻之外,还有不少本地村民参与运营,老旧侨房等建筑摇身一变,衍生出民宿、亮记冬瓜酥、咖啡馆等新业态,正带动乡村致富逐渐形成宜业宜游的农旅文融合发展新业态。
三乡镇雍陌村党委书记郑文贺介绍,随着新业态的蓬勃发展,雍陌村逐渐成为了乡村旅游的热门打卡地。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体验岭南乡村的独特魅力。同时,年轻人的回归也为乡村带来了新鲜血液和创新思维,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创意,为乡村的未来发展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崖口村:富村带动富民,村民本地创业就业
在崖口村“向云端”咖啡店,“误打误撞”来到这里的佛山市民胡小姐,被店外的稻田美景深深吸引,当即决定在崖口村留宿一晚;在“禾悦咖啡”,稻田美景和宁静的氛围吸引了不少回头客,甚至有位客人创下90余次“回头”消费记录……从为了一杯咖啡停留一晚,再到近百次的“回头”光顾,“村咖”成为越来越多游客休闲消费的新选择。如今在崖口村的主村道和稻田边,已逐渐发展起十余家“村咖”,每年营收超1000万元,成为了崖口村的新名片。
4月17日下午,采风团来到南朗街道崖口村。在“向云端”咖啡店的户外空间,望着大片的稻田,来自土耳其的留学生Yagmur发出“真希望能住在这样的地方”的感叹!Yagmur表示,最吸引她的是村子里的宁静氛围,“非常舒服”。
南朗街道崖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谭锦鹍介绍,近年来崖口村通过整合农业、文化和旅游三大元素,探索出了一条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富民兴村之路。依托2000亩稻田和滨海生态,崖口村开辟富硒米产业链延伸+场景经济拓展发展路径。同步瞄准文旅市场,有机结合稻田景观与海岸线资源,建成6公里“美食经济带”、稻田风情街等网红地标,2024年崖口接待游客约584万人次,相较2022年增长约192%,游客年均增量约190万人次。
此外,崖口村以强村公司为运营主体,抓住深中通道开通机遇,三次破译“流量密码”:首创“零租金”创业政策,吸引170多名青年返乡创业,培育33家“村咖”;打造“民宿集群”品牌IP,建成禾舍书屋、禾田香野等10家特色民宿,其中2家入选省乡村民宿示范点,多种新业态加速落地;放大“美食+民俗”效应,东堤集市通过免费摊位集聚人气,结合飘色巡游非遗活动,2024年民俗季期间村内各业态收入达2000万元。
采写:南都记者 刘贤沛
摄影:南都记者 吴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