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万一针的CAR-T降价了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5-04-19 11:46
图片

近年间,新型精准靶向疗法CAR-T疗法在全球成为肿瘤治疗领域备受关注且革命性的治疗手段。南都记者了解到,随着国内外不同厂家的多款产品上市,CAR-T疗法的价格从上市之初的上百万元一针已降至目前的50万到90万左右,同时,随着临床试验的广泛开展,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可以加入临床研究项目,获得免费治疗。

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血液科主任李玉华教授团队使用CAR-T疗法已有十年经验,治疗了接近400名血液肿瘤患者,医生们不断探索如何用好这把明星“抗癌利器”,见证了它疗效不断提升、毒副作用减少,并从“天价抗癌药”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的过程。

图片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血液科主任李玉华教授。

治疗故事

两次化疗未起效 57岁白血病男子赴广州求医

来自茂名的权先生是CAR-T治疗的受益者。2018年夏末,57岁的权先生感觉到腿脚不舒服,走路总是不利索,起初以为是腰椎、骨头的问题,在当地看了几次医生也没发现什么异常,直到有个医生提醒他“你可以去血液科看看”。结果,血液科主任拿着化验单告诉他:你得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我从来没听说过这种病,怎么会是我?”权先生和家人都被吓了一跳,犹豫了一段时间,还是决定面对现实、开始治疗。

权先生在当地医院接受了两个疗程的化疗,第一次反应很轻,第二次十分痛苦,180多斤的人一下子瘦到160斤,出院回家的时候,连楼梯都爬不动,最关键的是,化疗对他并没有产生明显的效果,医生告诉他:白血病并没有缓解,体内仍有大量白血病细胞。

与爱人商量之后,权先生决定去广州治病。他的医生听了他的想法后,为他们推荐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血液病专家李玉华教授。

就这样,在确诊白血病的三四个月之后,权先生来到广州,走进李玉华教授的诊室。评估了权先生的身体各项指标后,李玉华教授认为他符合当时珠江医院血液科正在开展的CD19 CAR-T治疗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试验入组条件。权先生很快接受了免费的CAR-T治疗。

图片


一次CAR-T治疗治愈了白血病

“做治疗前,我也不知道治疗的名字,就是医生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后来,权先生搞清了CAR-T治疗的原理:抽血采集自己体内的T淋巴细胞,送到实验室,由基因工程技术人员为T细胞装上肿瘤嵌合抗原受体(CAR),让T淋巴细胞变成“超级战士”——CAR-T细胞,再回输至自己体内,CAR-T细胞就能专门识别体内肿瘤细胞、高效杀灭肿瘤。

权先生记得,治疗过程中唯一有点难受的是采集T细胞的过程,需要在床上静静躺上半天,两只胳膊插着针头,吃饭、上厕所也不能动,需要身边人贴身辅助。

采集细胞约半个月后,权先生接受了CAR-T细胞回输,完成后,按医生的说法,一星期左右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就可以出院回家了。快到一星期时,权先生出了状况:开始发高烧,烧到40℃以上,“经过医生的退热治疗,后来又慢慢恢复了,多住了几天院”。

到出院回家时,离2019年春节只剩一周,权先生记得,当时他的身体还很虚弱,但后续的复查和检测结果带来了好消息:他的白血病已经完全缓解了,“我们非常高兴!”

在随后一次又一次的复查中,权先生的各项指标不断好转,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好,甚至比预期的还要好。

至今5年多过去,权先生过着正常的退休生活,“现在挺好的,什么都能干,”他在小区居委做事,还不时回到广州,参加病友交流会,给新的患者介绍经验、打气加油。

图片

医生采访

目前12种CAR-T产品在全球上市

商业治疗价格从50万至100多万不等

权先生是李玉华教授近400位接受过CAR-T治疗的病人中的一名。

这近400人中,80%左右入组临床试验,接受免费治疗,就像权先生这样;还有20%左右接受上市的CAR-T产品自费治疗

李玉华主任介绍,CAR-T产品的价格每针100万左右,也有的产品在累积各种优惠过后能低至50万,高额的价格限制了商品化CAR-T的广泛应用,“我希望CAR-T价格能降低到50万以内,并且有机会进入医保,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患者商品化CAR-T的可及性,惠及更多患者”。

目前,李玉华主任团队在做关于CAR-T的十几项临床研究,可以理解为,加入临床研究的患者,治疗费用由申办方来负担,“有个在做Ⅱ期临床研究的申办方透露,他们产品是全国产化,将来上市,可能会把价格降低到更多患者能接受的范围,真正适合中国国情”。

图片


十年间,CAR-T治疗疗效提升一倍

对于新药临床试验,有人理解为“免费治疗”,有人理解为“当小白鼠”,担心未知的副作用和风险。

对此,李玉华主任的态度很乐观,“我们从2015年开始做临床研究,有10年的经验,只要做好病人筛选、全流程管理,疗效可以获得提高,药物不良反应也能得到更好控制”。

她给出数据:十年前最开始进行CAR-T治疗时,CR(完全缓解)率为30%-40%,目前,商业化产品的治疗中的CR率可以达到80%以上,临床研究治疗的CR率也升至60%至80%之间

“就像绣花一样,当我们把筛选病人、细胞分选等全流程中的每一步都做得足够精准,效果就会更好”,李玉华主任说。

让病人在合适的时间窗口接受治疗,也是CAR-T治疗取得好的疗效的关键所在,李玉华主任认为,这个时间窗是1.5线,“如果用在1.5线病人身上,85%的病人可以完全缓解,如果等到病人病情已进展至免疫功能严重受损的阶段,做CAR-T治疗效果相对更差,副作用增加,这个时候,就需要医生和患者有认知、不犹豫”。

目前,我国已获批的CAR-T治疗主要用于2线病人,“我建议是1.5线,即,化疗进行两个疗程发现效果不好,就抓紧时间来做CAR-T治疗”。


随着治疗经验累积

CAR-T治疗副作用发生率在下降

CAR-T治疗的副作用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和顾虑之一。“如果你做得够好,副作用是很小的”,李玉华表示,在CAR-T治疗的多年临床试验过程中,医疗团队治疗经验的积累正在减少副作用的发生概率,她的团队进行过CAR-T治疗的患者,只有不到5人因严重的不良反应进过ICU。

比如,一个肿瘤直径20厘米的淋巴瘤患者,在十年前时,可能会直接接受CAR-T治疗,病人几乎一定会发生严重的CRS反应(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AR-T细胞治疗中发生最频繁且症状突出的急性毒性反应),而现在,医生会先进行减瘤治疗,将肿瘤尽可能缩小至五厘米以下,再进行CAR-T治疗,病人就可以“几乎没有CRS反应”。

另外,医生们也逐渐发现了与CRS反应相关的其他多种因素,包括乳酸脱氢酶的升高、患者年龄、基础病、体能状态等等,配合着联合治疗经验的积累,医生能够更加准确地预估CAR-T治疗的疗效和副作用。

伴随着AI技术的发展,李玉华主任团队也在训练AI模型来进行疗效预测、副作用的预测与预防。


CAR-T治疗适用范围在扩大

CAR-T治疗的适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在李玉华主任所在的血液内科,CAR-T的使用范围从最初的淋巴瘤、白血病扩展到了多发性骨髓瘤

在血液科以外,她的同行们在进行实体肿瘤以及多种自身免疫疾病CAR-T治疗临床试验,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性溶血等。

“我希望在未来,80%以上的肿瘤病人都能够实现长期生存,而且是有质量的长期生存”,李玉华描述,一个理想并可能实现的未来是这样的:患者确诊血液肿瘤后,经过短疗程化疗再进行CAR-T治疗,治疗三个月左右,获得缓解后就可以回去继续上班、生活。

“生病不影响TA升职加薪、美好生活,生病只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小坎’,在生命长河中仅留下短暂痕迹”,李玉华主任说,她非常看好CAR-T治疗的未来。

专题统筹:尹来 王道斌 游曼妮

采写:南都记者 李文 通讯员 韩羽柔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