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风起石湾——石湾陶塑传承创新个案研究展”在广州市文化馆翰墨园开展,展览聚焦国家级非遗石湾陶塑的传承与创新,以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封伟民的创作实践为样本,通过百余件作品、手稿及互动活动,立体呈现非遗技艺的传承脉络与创新活力,为观众开启一场岭南文化的美学探索之旅。
此次展览由广州市文化馆、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与佛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并得到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广东省工艺美术学会、广东陶瓷协会等多个单位的大力支持。
“风起石湾——石湾陶塑传承创新个案研究展”展出现场照片。
粗犷陶塑书写时代新语
石湾陶塑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粗犷质朴的乡土气息与灵动深邃的艺术表达,是中国传统雕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石湾著名陶艺家封伟民是当代石湾陶塑的代表性人物,他的陶塑创作在传承中国艺术写意精神和手法的基础上,适度吸收了西方现代形式感的理念和技法,从线条与色彩、浮雕与彩绘、质感与肌理等方面,拓展石湾陶塑表现人物精神世界的空间和深度,为石湾陶塑的发展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石湾著名陶艺家封伟民在展览现场发表演讲。
此次展览以封伟民的创作实践作为典型个案,通过其代表作品、创作手稿及创新成果的系统展示,展示当代石湾陶塑的守成与破茧。封伟民创作的女性形象突破陶泥粗犷特性,展现东方女性的温婉与力量;武士题材系列作品则通过夸张肌理与动态张力,诠释尚武精神与忠勇气节。作品既保留石湾陶塑“浑厚泼辣”的地域基因,又以现代审美重构人文内涵,彰显传统工艺在时代语境下的生命力。
沉浸式展陈彰显陶艺文化
展览在展陈设计上颇具匠心,分为“林泉高致·高士篇”“秀润天成·仕女篇”“慈航普渡·禅释篇”“金戈铁马·武士篇”四大主题单元,旨在呈现石湾陶塑从技艺传承到美学突破的全息图景,彰显最岭南、最佛山、最石湾的陶艺文化。
“秀润天成·仕女篇”展出的陶塑作品。
展陈设计充分展示四大主题的场景交互,如“高士篇”采用“秀骨清像”来表现高士的道骨仙风,突出超脱飘逸;“禅释篇”在塑造罗汉、济公、天王等融合民间传说的神佛形象时,运用夸张变形、生动传神、妙趣横生的戏谑风格,显得人格化、世俗化。手稿与成品对照展示,将创作过程可视化,让观众直观感受“从泥土到艺术”的蝶变历程,打造“可读、可感、可思”的沉浸式观展体验。
观众沉浸式观赏封伟民大师的作品。
石湾陶艺走进大众生活
展览突破静态展示模式,推出“触摸泥土”系列文化活动。4月26日,封伟民将举办“感受坭性”陶艺体验课,讲解石湾陶艺文化,观众可亲手捏塑陶泥,完成自己的专属作品。5月10日,封伟民将举办题为“以手塑心”的讲座,深入解读石湾陶塑千年文脉与工艺奥秘。主办方表示,通过“展、学、做”三位一体的设计,展览旨在搭建传统技艺与当代生活的桥梁,让非遗“走进”百姓日常,为文化传承注入可持续的公众参与力量。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5月17日。这场跨越时空的陶艺对话,不仅是对石湾陶塑艺术价值的深度挖掘,更以创新展陈与互动模式探索非遗活态传承的新路径,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提供新的范式。
采写 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何梦怡 通讯员 陈浩
图片由广州市文化馆提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文化中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