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如何赋能未来教育?这个国家级电子信息盛会创建路线图

南方都市报APP • 罗湖大件事
原创2025-04-21 14:16

南都讯 记者林敏儿 通讯员杜庆伟 4月9日,第十三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未来教育:从AI赋能到AI重塑"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成功举行。本次论坛创新采用“展览+论坛+白皮书”三位一体模式,首次将教育板块深度融入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盛会,系统探索了AI技术驱动教育生态重构的实践路径。

图片

图片

白皮书启动

开启未来教育新篇章

本次论坛邀请到深圳大学教师发展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市陶行知研究会会长叶文梓担任主持人。论坛伊始,叶文梓院长为大家深入解读了本次论坛主题的意义与内涵,并代表主办方以诚挚的言辞对莅临现场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

开幕致辞中,第十三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组委会秘书长陈雯海表示,今年的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首次增设教育板块,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从“赋能”到“重塑”教育生态的根本变革,响应《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对由深陶会习本未来教育专委会牵头,发起的《2025-2030未来教育:从AI赋能到AI重塑》白皮书正式启动,并将展览+论坛+白皮书集成打造成AI企业与教育深度融合协同的平台,这标志着行业首次系统构建AI教育发展路线图。未来电博会组委会将全力支持教育板块工作,从多方面提供资源保障,推动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智慧教育”愿景。

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部长陈志远从教育创新实践角度分享了AI教育推进路径,表示新时代应加强AI教育系统的使用力度,推进AI技术在教育场景的深度融合。

论坛上,《2025-2030未来教育:从AI赋能到AI重塑》白皮书正式启动。由刘荣青、叶文梓、黄永盛、石光明、陈雯海、陈志远、石义琦、李春娥、薛端斌、曹栋等十位专家、代表共同参与点亮仪式,引领现场数百名来宾一起见证这重要时刻。该白皮书由习本未来教育专委会基于前期在“课堂革命”、未来学校建设等领域的探索成果,联合17所样本校推动白皮书启动,以五年规划为蓝图,系统追踪AI技术从赋能教育工具到重塑教育生态的全周期轨迹,为智能时代教育变革提供可落地的路线图与实践框架。

大咖分享

深入探讨教育本质

鹏城实验室副主任石光明与中山大学理学院副院长黄永盛分别就“AI时代的人才培养方式思考”以及“人工智能的‘繁荣’与关键技术的支撑”两个主题方向进行了深度演讲,探讨关于教育的本质,深入剖析人工智能发展背后的技术支撑对教育的影响变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原副校长、鹏城实验室副主任石光明教授分享了对AI技术发展及未来教育模式的见解和思考,从学生和教师的两个角度解析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的不同变革需求,指出AI时代要重构教育模式,以智能技术推动个性化学习与资源公平,重塑教师角色,构建人性化与智能化融合的未来教育体系。

中山大学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黄永盛教授就AI技术与教育的本质展开探讨,表示教育的本质应是立德树人,同时,要培育契合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教育不能局限于知识的单向传授,还应当重点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启迪、跨学科知识融合能力的塑造,以及对快速变化技术环境适应能力的锤炼。因此AI技术的繁荣对大学教育而言,不仅是创新机遇,也是难点挑战。

特邀嘉宾对话

实践探索与区域经验分享

四位来自教育界与科技界的专家通过多维视角,向大家展示出AI技术重塑教育生态的创新图景。深圳市罗湖区教科院院长李春娥分享主题“教育强国,罗湖何为”,阐述罗湖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出以创新教育为抓手,系统性重塑新质教育生态。南山区教科院副院长石义琦则聚焦“数字化赋能教育转型——南山路径与行动”,分享南山区教育数字化转型经验与未来措施,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

深圳市螺岭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薛端斌以“融合·共生——以数智化重构未来教育生态的螺岭探索”为题,展示学校层面的数智化教育生态实践成效,以AI技术迭代趋势持续优化数智教育体系与学校治理生态。北大深圳芯片重点实验室主任何进提出“少年中国芯助力未来教育新模式”,强调芯片技术对人工智能硬件的支撑作用,以前沿芯片技术推动未来数智教育。他们的分享从不同层面展现了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实践成果与创新探索,为参会者带来了深刻的启发。

圆桌论坛

探究未来教育趋势

在圆桌讨论环节,深圳报业教育传媒集团总经理邓卫、深圳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副会长彭文达、深圳市齐胜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耀先、蜻蜓智能科技CEO罗兴刚、深圳市福田区荔园教育集团笔架山学校校长赵晓东等五位嘉宾围绕“AI重塑教育的抉择与方向”展开深度对话。

五位嘉宾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以不同领域、行业的视角,对AI教育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专业见解和观点。这场跨界探讨,引导大家思考AI如何更好的融入现代教育,又将如何解决未来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与新困境,深度解读了对AI赋能的本身以及对未来教育的双面影响,为AI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诸多发展性建议。

解读白皮书

未来教育生态的变革路径与愿景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未来学校实验室副主任刘荣青对白皮书的愿景与背景进行详细解读,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教育生态的变革的底层“习”逻辑、实施“习”路径与未来“习”愿景,旨在构建“处处有习场、时时能习得、人人皆习者”的未来教育生态。此次白皮书发布既是深圳响应国家顶层设计的主动作为,更是对“教育如何应对智能时代”这一全球性问题的先锋探索。同时,习本·未来教育专委会将以三年电博会合作框架为契机,联动产业资源,持续追踪白皮书成果,助力深圳打造智能时代教育创新策源地。

论坛的最后,叶文梓院长向参与白皮书的17所样本学校颁发证书,这些样本校将在实践中应用白皮书理念,成为未来教育改革的示范学校,标志着AI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迈出关键一步。

白皮书样本校名单

深圳市罗湖高级中学、深圳市罗湖外国语学校、深圳市滨河实验中学、深圳市罗湖外语初中、深圳市翠园实验学校、深圳市松泉学校、深圳市布心小学、深圳市水田小学、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深圳市莲南小学、深圳市南山区机关幼儿园、深圳市南山区珠光小学、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学府中学、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华侨城高级中学、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科华学校、深圳市福田区荔园教育集团笔架山学校、深圳市罗湖区教工幼儿园。

本届论坛的召开,是深圳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在教育面临转型的关键期,肩负起的教育改革探路者的使命,在全国率先做这样的一项有引领、有开创、有前瞻性的工作,展现了深圳作为一个创新城市的使命和担当。论坛以“展览+论坛+白皮书”三位一体模式,首次在国家级平台上实现了教育变革与产业技术的深度耦合。从AI重构教学空间的前沿展示,到白皮书擘画的五年路线图;从跨界对话中迸发的思想火花,到三年委托协议锚定的长效行动,深圳再次以特区担当,为中国教育现代化提供了鲜活样本。当全球教育面临技术迭代与人文价值的博弈,深圳的探索揭示了一条关键路径:以技术突破效率边界,以制度守护教育本真。

未来五年,习本·未来教育专委会将持续推动白皮书理念的落地与电博会平台的持续赋能,助力深圳成为全球智能教育创新的“反应堆”——这里将诞生更具韧性的教育生态,更包容的人机协作模式,以及更具前瞻性的政策框架。而这一切,终将汇入“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洪流,为人类文明在智能时代的赓续与超越,书写中国答案。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