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查子宫肌瘤,竟意外发现了宫颈癌,而且已有远处转移,这件事发生在33岁的陈女士(化名)身上。
综合治疗后,陈女士病情完全缓解,恢复了正常生活,至今一年半,复查也无肿瘤迹象。不过,她也悔不当初:要是之前能重视常规体检,就不会等到癌症晚期才发现!
对此,作为陈女士主治医生的广州妇儿中心肿瘤妇科专家尧良清教授表示,对于陈女士这样已发生远处转移的IVB期宫颈癌来说,能实现这样的治疗成果,是巨大的成功。
他也提醒女性,宫颈癌发展到晚期后死亡率高,还是要预防为主,女性例行体检中一定不能漏掉妇科检查。
晚期宫颈癌5年生存率不到10%
为什么说陈女士的治疗成果是“巨大的成功”?尧良清教授给出了一张数据表,数据显示,晚期(IVB)宫颈癌目前的5年生存率是10%以下,陈女士是其中不到10%的幸运儿。
对于晚期宫颈癌,虽然治疗难度大,但并不是毫无办法。尧良清强调,晚期宫颈癌的治疗需打破传统“单一手段”思维,部分患者可以通过新辅助化疗降期、手术精准清扫、术后个体化维持治疗的综合模式,实现长期无瘤生存。
“特别要强调的是,规范的治疗很重要,我们经常看到有病人化疗做了一两次就不做了,拒绝后续治疗,导致后续复发”。
尧良清介绍,晚期宫颈癌的治疗难点在于,手术难度和风险较大,对手术医生要求高;放化疗效果不好,“肿瘤越大,放疗剂量就需要越大,但到一定剂量后会导致膀胱瘘和肠瘘,所以放疗不能无限加剂量,这样放疗可能只够‘打’掉一部分”。
另外,晚期宫颈癌复发率较高。手术难度大、放化疗效果不好、复发率高,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晚期宫颈癌死亡率高的现象。
宫颈癌发病率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
尧良清强调,宫颈癌的发展“时间窗”长达10年,从HPV感染到癌前病变,再到浸润癌的进程缓慢,在这个时间窗口中,定期进行宫颈筛查,可以阻断恶变。
在被称为“宫颈癌疫苗”的HPV疫苗广泛普及之前,宫颈癌的发病率、死亡率都居于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尧良清介绍,HPV疫苗的最佳接种年龄是11至12岁,目前我国推广时间不久,其对宫颈癌发病率的控制效果显现需要时间,在未来一段时间,宫颈癌发病率还会大幅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
我国政府从多年前已把宫颈癌筛查纳入女性免费“两癌筛查”行列,尧良清表示,客观上来说,筛查并不能覆盖全部女性,有的女性还会因不好意思或不舒服而忽略妇科体检,对此,尧良清提醒,女性还是要树立健康保护意识,很多妇科疾病是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
“一般来说,常规的妇科体检就会包括细胞学检查,即宫颈癌筛查,检查手段在不断进步,准确率已大幅提高,只要能坚持定期检查,再结合专科医生的经验,一般不会漏掉妇科肿瘤”,尧良清说。
采写:南都记者 李文 通讯员 周密 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