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戏剧在重构英语课堂生态上有怎样的创新实践?日前,2025年广东省小学英语教育戏剧教学创新研讨会在中山举行。教育戏剧领域专家与来自全省各地200多位一线英语教师,以案例剖析、课例示范、深度对话、专题讲座、实践工作坊等多元形式,呈现英语课堂创新实践。
2025年广东省小学英语教育戏剧教学创新研讨会在中山举行。
本次研讨会在中山梅沙实验学校举行,采用"理论引领+实践示范+沉浸体验"的三维模式,阐释了教育戏剧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方面的路径。
在案例分享环节,中山梅沙实验学校带来教育戏剧快闪《戏剧教学法应用于课堂实践的案例分享》。江门蓬江区丹灶小学带来课例分享:《跨文化传承与情感体验在小学英语古诗教学中的创新实践》——以The Peasants课例为例。中山梅沙实验学校优秀青年英语教师梁晓慧带来了一堂英语戏剧教学课例展示——The Brave Little Tailor。
研讨会还特别邀请三位资深英语教育戏剧培训专家,通过三个工作坊——《教育戏剧运用于英语教学》《教师入戏和角色扮演的策略》《戏剧游戏分享》,为参会教师开展沉浸式实操。
英语戏剧教学课例现场展示。
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辛键老师提出,校本课程建设需兼顾资源整合与特色创新:一方面强化国家课程落地,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式学习促进学科融合。实践经验表明,教育戏剧不仅能激活学生跨文化理解力与创造力,更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实践载体。希望未来在区域内可进一步推动优质的课程资源共享,提炼系统化的教学模式,让教育戏剧的"全人培养"基因在更广阔的领域生根发芽。
学生现场展示英语戏剧。
本次研讨会还打造了“圆桌对话”环节,中山梅沙实验学校章竞峰总校长、广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协会基础教育外语工作委员会副会长郭植梅教授、香港话剧团儿童戏剧学院陈雅莉老师及资深教育戏剧培训师邓婕老师,以"多维赋能:教育戏剧的创新实践与未来图景"为主题展开深度探讨。
“圆桌对话”环节。
章竞峰校长介绍,学校创办之初前瞻性地开设英语戏剧课程有三重考量:首先,戏剧教育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共情能力、同理心等综合素质,这与学校“全人教育”的理念高度契合;其次,英语戏剧融合多学科知识,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再者,基于积极心理学原理,戏剧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郭植梅教授强调,教育戏剧并非简单表演,而是通过“具身认知”重构语言习得路径,要将戏剧元素转化为教学工具,以角色扮演、即兴表演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及合作意识。她还提出利用AI先进技术赋能英语教育戏剧,比如智能文本处理、虚拟情境构建、精准教学支持。她为一线教师提出三点实用建议:善用教材素材进行戏剧改编、灵活利用碎片时间开展表演活动、定期举办英语戏剧节等展示平台。
南都记者侯玉晓 通讯员郑诗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