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广告嘲讽打工人?受众心理不能忽视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评论
原创2025-04-22 00:41

“跳槽吧!奶牛,听说你们场晒不到太阳?”近日,乳业品牌“认养一头牛”的新广告被网友质疑“嘲讽打工人”。这已经不是其第一次拿“奶牛”进行营销。据南都报道,该公司被称为“网红奶牛”品牌,曾推出的“奶牛认养”模式概念模糊陷入争议。

“认养一头牛”有点像“爱惹事的牛”,此前就因为相关争议,在IPO时,被证监会要求说明其业务模式是否涉及传销、非法集资等情况。如今该品牌方仍不老实,非要在新广告上“整活”,再次引发网友争议。

该广告营造的场景是找工作,而不少打工人自喻为“牛马”,当由该广告联想到打工人,不免给人嘲讽的意味。有人还认为,晒不到太阳的奶牛暗示打工人暗无天日。虽然品牌方解释称,这则广告的创意是通过招聘奶牛,表达其对奶牛的重视,像招聘人才一样,但这种解释恐怕无法令人信服。广告的创意方式有无数种,但该品牌方的创作意象偏偏要将奶牛与职场结合,不能不让人怀疑其真实意图,不排除是利用社会对“牛马”话题的关注来提升广告的热度。

坦率说,打工人可以自喻为“牛马”,但不愿意被任何广告公开嘲讽。遗憾的是,该广告的设计者没有充分考虑到受众的感受,至少“误伤”了部分打工人。当然,也不排除这是有意为之,因为在某些广告设计者眼里,广告争议越大,关注度就越高,广而告之的传播效果就越发显著。

也就是说,该广告有打擦边球的嫌疑,既想引起关注,又不想引发受众强烈反感。但从效果来看,该广告“翻车”了。实际上,广告打擦边球“翻车”的案例不少,此前一些广告就因为物化女性、侮辱女性而受到舆论谴责和有关部门处罚,涉事品牌方不得不公开道歉,名利双失。

进而言之,任何嘲讽特定对象的广告都注定失败。因为这类广告不仅让受众无法接受,对品牌方产生反感,而且还可能涉嫌违法。此前,监管部门对涉嫌侮辱女性的广告主进行处罚,原因是,其行为违反了广告法第九条,广告不得“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的规定。那么,“认养一头牛”此次的广告是否也违反这一法律条款,值得探讨。相关地方市场监管部门不妨作出回应。

要指出的是,虽然吸引眼球、引流是广告之目的,但无论是广告主、广告经营者,还是广告设计者、发布者,都应该遵守基本的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不能为了引流而无视受众的感受。即便这类广告收获了流量,但如果流量中存在大量的质疑声、批评声,这对品牌方的形象是加分还是减分,似乎不言而喻。

文|冯海宁

编辑:陈邹心怡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