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花城雅事火出圈,越秀“小兰花”书写人文经济学大文章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5-04-22 18:23

今年四月,2025年“兰缘盛荟·花开越秀”文旅周如期而至,以兰花为纽带,演绎花城花事“雅”文化,短短5天吸引30万人次沉浸式体验“春日雅事”。

如何用“小兰花”写好“人文经济学”大文章?三年来,广州市越秀区聚力打造“兰缘盛荟”这一城市文化IP,不仅以花会友广交天下客,还推动人文与经济良性互动、相得益彰。

这株“小兰花”不仅是观赏之花、友谊之花,还让人文经济之花在越秀绽放。

观赏之花

演绎东方美学

推出沉浸式古风体验

兰圃公园虽仅有5公顷,但却集清灵、秀雅、宁静与精巧于一身,是岭南地区唯一一座以栽培和观赏兰花为主题的岭南园林。

40余年前,兰圃参加慕尼黑国际园艺展,一举揽获两枚金奖,吸引了不少市民慕名前来参观。但随着广州大部分公园陆续免费向公众开放,兰圃仍需购票,很长一段时间里,走进兰圃的市民并不多。

2023年4月,广州市越秀区在兰圃打造全新文化品牌“兰缘盛荟”,以园景为舞台开展过百场活动,短短8天吸引超20万人次参与,让兰圃再次走入大众视野。

800x600_680763beaa1d3.jpg

800x600_680763e9ae2fa.jpg

兰圃内的兰花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

每到兰花盛开的季节,总有摄影爱好者扛着“长枪短炮”来兰圃取景。第二兰棚内,兰花、鹿角蕨、苔藓等植物构筑热带雨林景观,打造出一片神秘且诗意的天地。“我连续三年来兰圃拍兰花,每年的造景都很有创意,活动也越来越丰富。”摄影爱好者李叔说。

兰花之美不仅在于形态,更在于背后的文化内涵。

与“卓文君”共赴曲水流觞之雅集、同“黄庭坚”品香识味……近两年,“古风十雅”沉浸式场景的推出,进一步丰富了市民群众的参观体验。走进兰圃与身着国潮服饰的十雅NPC互动,仿若穿越时空界限。粤剧、岭南曲艺、广东音乐、扬琴独奏等的轮番上演,无不演绎着充满韵味的东方美学。

800x586_680764b83fe03.jpg

越秀区第三届“素馨佳人”评选活动参赛者游兰圃。

800x600_680764c25454a.jpg

不少人穿着古风服饰前来兰圃拍照打卡。

受环境氛围感染,不少人穿上旗袍或汉服,在园内留下自己的“古风”倩影。“我在社交媒体看到兰圃的照片,就穿着汉服过来了,还可以和古风NPC合影,很出片!”李女士第一次来兰圃,便被这里的古风造景吸引了。

雅致逐渐成为兰圃的代名词,如何将这种体验固化为产品?越秀区推出“花笺集”打卡集章文创,通过一系列兰花主题古诗词书签,将兰圃的雅致“定格”下来。市民群众不仅可以在园内收集“古风十雅”打卡印章,还可以扫码获取“越AI游”交互式智慧导游服务,随时随地了解园内建筑、花木故事。

友谊之花

广交天下客

打造融汇古今“会客厅” 

兰花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名片,还象征着友谊。由中国外文局发起设立的国际文化交流领域重要奖项便以“兰花”命名。

每年的“兰缘盛荟”文旅周在4月举办,就是为了在春季广交会这一外商云集的时刻,以兰花为纽带展示广州文化魅力,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越秀区连续三年邀请广交会嘉宾走进兰圃,以兰叙缘品鉴古风“十雅”、体验非遗精粹。在此期间,广州兰圃路亭、第四兰棚、第五兰棚以及兰亭广场化身非遗传承舞台,八大非遗项目传承群体汇聚于此。

“在越秀区的短短半天行程内,能一次性领略到美景、美食、音乐等多种风貌的中国特色文化,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记忆。”中法混血采购商Ming认为,兰圃的宁静让他从紧凑的商务行程中短暂抽离,品味广州生活的美好。

“兰缘盛荟带动了人流,让外国客商通过兰圃了解广州这座千年商都的人文底蕴,展现了广府人开放包容、创新务实的精神。”《素馨花传说》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龙智敏表示。

800x600_68076595cfad7.jpg

800x600_6807659675cec.jpg

广交会客商在兰圃体验国潮蹴鞠赛。

可以说,越秀区正通过“兰缘盛荟”,打造融汇古今的“会客厅”,广交天下客。

随着“朋友圈”越扩越大,“会客厅”的元素愈加丰富立体。2023年,越秀区与“世界兰花之乡”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缔结金兰,展出数十个兰花品种。今年,“兰缘盛荟”从兰圃延伸至五仙观仙林苑、越秀区博物馆、高剑父纪念馆、南越王博物院等场馆,联动推出兰花主题系列活动。

正值十五运会在广州召开,越秀区引入体育元素,邀请市民游客、广交会客商换上汉服,在兰圃落羽杉大草坪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国潮蹴鞠赛,重现宋人笔下“蹴鞠场边万人看”的热闹。越秀区文旅体产业协会亦在活动开幕式上揭牌成立,整合来自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的38家重点企业,共谱“兰缘盛荟”新篇章。

经济之花

让人文浸润经济

探索文商旅融合新模式

超350场次展演、吸引30万人次参与,“兰缘盛荟”这场春日雅事以兰花会友,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推动人文与经济良性互动、相得益彰。

有数据显示,兰圃5天共吸引进园人数超1.5万人次,较平日入园人数增长130%,带动园内文创商品营业额达3.5万元。今年3月,兰圃接连引入粤菜、咖啡等餐饮门店,为市民游客提供饮茶、歇息的场所。

800x534_680767952ba7c.jpg

800x534_680767952575f.jpg

当非遗邂逅兰香,一场聚焦传承与创新的对话在广州兰圃展开。

从地缘看,兰圃旁坐落着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旧址,其所在的流花商圈依旧是广州对外贸易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广交会期间,中国大酒店、东方宾馆、广东迎宾馆门口,往来接驳的车辆络绎不绝。

除了广交会展馆外,越秀区内138家专业市场也是采购商们“买买买”的主要目的地。其中,广州白马服装市场是服装品牌的重要孵化基地,凯撒、哥弟、歌莉娅、比音勒芬等均从白马走向世界。

“中国发展得非常快,在白马可以看到很多新的产品创意和市场趋势。”Ming深耕时尚行业多年,长期关注欧洲市场发展,此次来到广交会便是为了发现更多中国品牌。

“兰缘盛荟”文旅周期间,越秀区组织第137届广交会商务考察团走进广州白马服装市场,推动达成约300万元交易订单,搭建起本土商品连接国际、走向全球的桥梁。

图片

第137届广交会商务考察团走进广州白马服装市场。

作为国际大都市核心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要承载区、老城市新活力引领区,文化一直以来是越秀区最大的资源。“兰缘盛荟”文旅周正是越秀活化利用文化资源,让经济融入人文、让人文浸润经济的一个实例。

类似的活动在越秀比比皆是:年初的“广府味·幸福年”活动掀起春节年货消费热潮、10月的海丝文旅周再塑新型文旅消费场景等,无不都是越秀区探索文商旅融合新模式,为“百千万工程”添力赋能的典范。

越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以文化IP带动产业提升、促进文商旅融合,不断丰富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在推动文化与经济共生共荣中助力越秀高质量发展。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