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白内障遇 “硬核” 医生,7旬阿姨在深圳重拾“睛彩”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5-04-23 19:39
图片

随着年龄增长,视力越来越差,看东西就像蒙着一层纱,一根手指认成仨。72岁的余女士10余年前出现左眼视物朦胧,当时双眼就被诊断为白内障。“早就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了,看过不少医生,都不建议手术治疗。”今年3月,余女士因双眼流泪,到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就诊,眼科主任刘清云综合评估后,详细地向余女士分析其白内障病情,“手术虽然有一定难度,但是术后或能较大改善日常生活品质”。

在了解治疗方案、风险并和家人商议后,余女士决定“”一次。先对病情发展较为严重的左眼“动手”,术后其左眼视力恢复到0.5,后其右眼也进行了白内障手术治疗,目前右眼视力恢复到0.8。

800x534_68088bff7b5c8.jpg

刘清云为患者进行手术。

“白内障是全球排在首位的致盲性眼病,老年性白内障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且发生率随年龄增长递增白内障拖得越久,手术只会越难做,该出手时就出手。”刘清云说道。

图片

7旬老人患白内障十余年

她说能治,患者质疑:没骗人?

十余年前余女士左眼视力逐渐下降,曾辗转多个医院就医,不少医生都告诉他和家人,手术风险较大,不建议手术。如今72岁的余女士左眼白内障非常严重,只能看到手在眼前晃动,但十多年的就诊经历中,收到无数次“不建议手术治疗”的反馈,让她觉得没有必要再进行手术治疗了。

今年3月,余女士双眼流泪到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就诊。“双眼干眼症,双眼老年性白内障”,经详细检查后,眼科主任刘清云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结论:“还有治疗的希望”。

刘清云介绍,正常的晶状体是富有弹性的透明体,临床上根据晶状体的核硬度分级来评估手术的难易程度,I级为透明、软性的,随着级别增大,晶状体核由软变硬,最严重的V级核呈棕褐色或黑色,极硬核,也是白内障手术中最难的级别。而余女士的白内障就是属于最严重的V级核,属于名副其实的“硬核”白内障!

图片

由于晶体核过硬,大大增加了超声乳化的难度。虽然手术可以做,但是风险也极高。

十多年的求医之路突然“”了,余女士自己也犯嘀咕,“看了多家医院,都说手术难度太大,无法治疗,医生没骗我吧”。但视力变差给生活带去的不便让余女士对手术又存有一丝期待。“以前走路必须低着头认真看路,担心不留神就摔倒了,经常低着头,大家也说我有点驼背了”。

刘清云主动和余女士及其女儿讲解手术方式、风险及预后,“现在您身体还算硬朗,白内障继续恶化,可能会致盲,对于您未来的生活也会带去诸多不便”。刘清云和余女士以及家属多次沟通后,最终,余女士决定先做左眼,看看效果。

由于余女士的囊膜已经钙化,一捏就碎,再加上她的晶状体是最硬的V核,超声乳化需要的能量更大,两种最大的“buff”叠加在一起,极易出现掉核(晶状体核掉入玻璃体腔)风险。最终,刘清云主任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超的技术,在确保囊膜完整的基础上,通过白内障囊外摘除术,顺利将坚硬的晶状体核取出,并成功植入了人工晶体。术后,余女士左眼裸眼视力0.5,“终于能看清了”,术后余女士激动握着刘主任的手说:“感谢你和团队,让我重见光明。”

图片

左眼手术成功,给了余女士极大的鼓舞和信心,没多久,余女士便决定,右眼也要做手术,术后恢复良好。目前,其左眼视力恢复到0.5,右眼视力恢复到0.8。 “那天我和我女儿女婿一起看乒乓球比赛,我能看到乒乓球快速跳动,女婿说我现在的视力比他们都好,很多年没有看东西这么清楚了”,余女士说道。

白内障多见于中老年人,严重可致

眼睛不适,不宜自行用

为什么要鼓励余女士做白内障手术?刘清云介绍,余女士的白内障手术相对比较复杂,但如果放弃手术,就等于放弃治疗,“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余女士身体也比较好,如果继续放任白内障继续发展,后续可能致盲,未来对个人和家庭影响也比较大”。

白内障是全球第一位的致盲性眼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多数白内障的早期表现为视力下降,看东西像“毛玻璃”般雾蒙蒙,并且症状越来越重,严重的可致盲。如果把人的眼睛比作照相机,晶状体在眼内就像是照相机的镜头。镜头老化模糊,也就是晶状体发生混浊。

根据临床相关统计数据,老年性白内障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且发生率随年龄增长递增,我国80岁以上老年人白内障的发病率几乎是100%。

800x534_68088bfb78944.jpg

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眼科开展义诊。

白内障是眼睛晶状体老化的‘产物’,是一种晶状体代谢异常和蛋白的变性。到目前为止,在临床上还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可以治疗已经形成的白内障手术仍然是现在治疗白内障的唯一有效方法。刘清云说道。

值得注意的是,白内障手术拖得越久,手术只会越难做,该出手时就出手!目前最普及最成熟的白内障手术方式是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仅通过1.8-3毫米的手术切口即可完成白内障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时间短,几乎无痛苦,术后切口愈合快。

刘清云也提到,要想手术效果好,合适很重要。术前,医生也会充分了解患者的用眼习惯、生活需求,再结合术前眼部检查结果,选择适合的人工晶状体。“人工晶状体还不能替代年轻时候透明的自然晶状体,选择时不要过于苛求完美、过于纠结,对术后效果的期待也要理性。”

当前很多市民眼睛不舒服,可能会到药店选购眼药水使用。刘清云提醒,大家如存在眼疲劳,可以选择远眺缓解疲劳。日常发现眼睛不舒服,不建议随时使用眼药水,“不对症使用可能引发青光眼、白内障等并发症。眼睛不适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新院区即将启用

提供全生命周期眼科诊疗服务

如何打消患者就诊顾虑?“打铁还需自身硬”。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眼科拥有高素质的医学人才队伍,现有医护人员33人,其中博士后及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15名,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高级验光师4名,硕博以上学历占医生团队90%以上。

目前,科室重点开展包括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复杂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等项目,对各种复杂白内障手术、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黄斑前膜等手术都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图片

刘清云面向市民开展健康讲座,传递眼科疾病防治知识。

今年6月,耳鼻咽喉医院迁址重建工程项目即将正式启用,其中眼科门诊总规划面积2800平方米,设有眼科综合科(专注近视防控、斜弱视诊疗)、白内障眼底病与屈光手术中心(覆盖白内障、屈光矫正及眼底病诊疗)。科室已开展日间手术,不住院就可以做白内障等手术,并开通"24小时视网膜脱离急救绿色通道",确保急危患者第一时间获得手术救治,科室以多学科协作、精准诊疗为特色,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从儿童视力保健到复杂眼病手术的全周期眼科医疗服务。

图片

目前,医院正在与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以下简称“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合作共建“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深圳医院”。双方以“眼科技术合作和创新”为纽带,充分整合、共享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在眼科基础研究、临床医疗、学科建设、人才引育等方面的优势资源,打造“医、教、研、管理”协同发展新格局。尤其在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群建设方面,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将派遣精英骨干团队助力耳鼻咽喉医院眼科在医疗技术、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核心能力提升,共同打造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群,进一步提升大湾区眼科医疗服务整体水平。

采写:南都记者谢萌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