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诉讼蓝皮书发布,剖析十年产业司法保护重大影响案件

南方都市报APP • 政商数据
原创2025-04-23 16:52

4月22日,在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即将到来之际,由盛趣游戏法务中心与“红与蓝”律师团队联合出品的《网络游戏诉讼蓝皮书(2014-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正式发布。这份研究报告基于过去十年间156份判决书的深度剖析,提炼出42个聚焦网络游戏版权与不正当竞争诉讼的核心实务问题,系统梳理了行业侵权纠纷的演变轨迹、司法裁判的思路分歧及责任承担的典型规则。

《蓝皮书》显示,网络游戏间的侵权纠纷主要集中在2017年至2021年,特别是2019年达到了诉讼纠纷数量的峰值。自2022年起,诉讼纠纷数量显著下降。

图片

图表来自《网络游戏诉讼蓝皮书(2014-2024)》。

从市场细分来看,手游作为权利游戏的案件有52起,作为被诉游戏的案件则高达74起,显示出手游市场的活跃与侵权纠纷的频发。端游与手游之间的诉讼纠纷也尤为突出,其中端游诉手游的纠纷就有25起。角色扮演类游戏(RPG)以61起纠纷占据绝对高位,其丰富的剧情架构与连续动态画面成为侵权重灾区。

在司法实践中,对游戏内容的保护主要分为整体保护和拆分保护两大类。整体保护中,将“游戏整体画面”认定为“类电/视听作品”进行保护的占据多数,RPG游戏尤为突出。拆分保护方面,将游戏元素素材认定为美术作品进行保护的案件数量最多,共涉及39个案件。针对玩法规则保护的争议,自2021年我国《著作权法》新增“符合作品特征的其他智力成果”条款后,司法机关展开了积极探索,但玩法规则的著作权保护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图片

图表来自《网络游戏诉讼蓝皮书(2014-2024)》。

在网络游戏侵权诉讼中,《著作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呈“双轨并行、互补衔接”的格局。《著作权法》优先保护可具象化表达,而《反不正当竞争法》则在相关内容无法被著作权法涵盖时补充适用。法院对投入大量成本的玩法规则进行抄袭的行为持严厉态度,认为其本质上是“搭便车”行为,损害行业创新动力。

图片

图表来自《网络游戏诉讼蓝皮书(2014-2024)》。

在责任追究方面,《蓝皮书》指出,法院对侵权主体采取严格认定标准,对第三方应用分发平台等联运渠道的侵权行为进行全面规制。在赔偿方面,过去十年间判赔金额整体呈上扬趋势,高额案件占比持续提升,反映了司法对恶意侵权的“严惩”导向。赔偿计算也从“法定赔偿为主”向“精细化量化”转型,体现了司法对复杂侵权所得的科学定量分析能力。

《蓝皮书》的发布,不仅汇集了十年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司法保护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更为企业抵御侵权风险、探索创新边界提供了重要参考。随着游戏产业的全球化拓展,《蓝皮书》将成为推动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在法治轨道上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采写:南都记者 石力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