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名牌、蹭热度,43名侵权人被判惩罚性赔偿1000万元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政务
原创2025-04-24 20:04

南都讯 记者赵青 通讯员伦铭健 吴丹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4月24日,在“世界知识产权日”即将来临之际,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知识产权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罗少雄介绍了广州法院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面的工作成效。

2024年,广州两级法院共受理侵犯知识产权一、二审刑事案件751件1216人,审结657件997人;受理知识产权一审民事案件26176件,审结24283件;受理涉知识产权执行案件6255件,执结6133件,执行到位金额1.2亿元。

据介绍,2024年广州法院共审理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注册商标刑事案件695件。对恶意侵犯知识产权,实施傍名牌、搭便车、蹭热度等行为的侵权人依法判处惩罚性赔偿,共判决43名被告人支付惩罚性赔偿金1000万元。

以严格司法树立鲜明导向,为创新创业者营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加强与知识产权、市场监管、食药监、版权、海关等行政主管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完善知识产权行政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机制,充分融合行政与司法保护力量,着力为权利人提供多元、高效、公正的纠纷解决途径,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整体效能。

深化涉外涉港澳知识产权审判机制创新,拓展粤港澳司法交流合作渠道。南沙法院创新推出“N+4+2”粤港澳司法规则衔接机制,在我国内地民事诉讼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先行先试,持续探索借鉴港澳诉讼规则;创新4种港澳人士司法参与渠道打造2个粤港澳司法合作交流平台。该机制入选广东自贸试验区最佳制度创新案例。

广州法院首创侵犯商业秘密从业禁令、损害赔偿数额事先约定等举措,依法规制离职窃密、跨界抄袭、碰瓷式维权等行为,推动行业规范治理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发出司法建议,及时规制“内卷式”纠纷,推动竞争转向技术、品牌等核心竞争力的比拼。

深入推进数字法院建设,创新构建授权见证、域外法查明和质证三大智慧审判平台,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打造司法服务新模式。完善智能庭审系统,有效提升知识产权审判的信息化水平和法院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健全知识产权审判人才培养、交流、选拔机制,补充和培养既懂技术又熟知民事、行政、刑事诉讼规则的复合型人才,着力提升干警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多名法官获评全国法院、全省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先进个人。

接下来,广州法院将继续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切实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打造知识产权诉讼优选地,为服务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更多司法智慧和力量。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