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债券买卖交易量曾居市场首位,南京银行被外界冠以“债券之王”称号,但这一“王冠”让南京银行毁誉参半——有人指责南京银行偏离主业,也有人认为这是其优势特色。
2024年末,南京银行金融投资占总资产比例41.7%,在已披露财报的29家A股上市银行中排名第三,仅次于杭州银行(46%)、宁波银行(44%),但收益波动更大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占比达18.2%,远高于后两者,投资更显激进。由于重配基金、理财等产品,南京银行去年公允价值浮盈暴涨3.3倍至73.8亿元。然而,2025年一季度,南京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从去年同期赚18.1亿变亏损2.2亿。
过去十年,南京银行也在积极寻找新增长点,通过实施“大零售”战略转型,消费贷狂飙带动个人贷款规模暴增十倍,但去年个人业务大亏12亿,转型面临新挑战。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7月,南京市委巡察组在巡察反馈中指出,南京银行在聚焦银行主责主业推动高质量发展存在差距,发挥服务地方经济生力军的作用存在不足。
公允价值浮盈暴增330%
去年债券交易违规被罚
2002年,南京银行正式成立资金营运中心,当年南京银行债券现货买卖交易量位居市场首位,成交量甚至超过四家大型银行的总和,“债券之王”由此声名鹊起。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末,南京银行金融投资1.08万亿元,占总资产比例41.7%;据wind数据,南京银行金融投资占比在已公布财报的29家A股上市银行中排名第三,仅次于杭州银行(46%)、宁波银行(44%),而29家银行均值为33.1%。
金融投资占总资产比例高,是长三角地区头部城商行的共性,但其内部投资风格依旧存在差异。从金融投资结构看,wind数据显示,2024年末南京银行交易性金融资产占总资产比例达18.2%,显著高于杭州银行(10%)、宁波银行(11.4%)。
一般而言,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目的是通过短期买卖赚取差价,而非长期投资或者持有到期,资产价格涨跌会直接反映到当期收益上,波动通常更大。由此看,南京银行的投资风格更显激进。
据财报,2024年末,南京银行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中,持有基金1824.2亿元,理财、信托及资产管理计划1546.6亿元,分别同比增加4.8%、11.5%,两者合计占交易性金融资产比例达71.4%。
2024年,债市、股市最终呈现“双强”格局,南京银行交易收益丰厚,去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73.8亿元,同比暴增329.5%,其中99.9%来自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收益变动。据wind数据,南京银行去年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跻身上述29家银行前四,仅位居工行(122.2亿元)、农行(79.9亿元)、华夏银行(79.1亿元)之后,后三家均为全国性银行,南京银行的“债券之王”底色尽显。
2024年,南京银行实现营收502.7亿元、净利润203.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3%、9.3%,营收增速在已公布财报的A股上市城商行中位居第一,这背后主要还是投资的功劳。2024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占南京银行总营收比例上升22.5个百分点至31.2%,带动非利息净收入236.5亿元,同比增加20%,在营收中占比47%,几乎与利息净收入平分秋色。
值得注意的是,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是未“落袋”的,仅是账户浮盈,如果资产价格下跌,收益会跟随波动。2025年一季度,股市、债市震荡调整,南京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便从上一年的盈利18.1亿元,到亏损2.2亿元。从南京银行过往十年看,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经常“大起大落”。
2024年6月,南京银行资金运营中心还因债券交易授权管理不到位、债券投资独立性不足被罚款60万元。
消费贷狂飙十年增超20倍
零售业务去年亏损12亿
过去十年,南京银行也在积极转型,谋求新的增长点。2014年至2023年,南京银行先后实施了两个五年战略规划,提出通过“大零售战略”“交易银行战略”等优化公司业务结构,其中“大零售战略”最引人关注。
2017年,南京银行提出大零售战略,2020 年进一步启动大零售战略2.0改革。其中,消费贷成了该行大零售战略取得突破的主要抓手,2018年底余额超过按揭贷款;截至2024年底,消费贷在零售贷款中的占比达63.7%,同比进一步提升2.5个百分点,有效带动零售贷款持续增长。据wind数据,2024年末,南京银行消费贷余额2038.4亿元,较2014年增长24倍;个人贷款总额3201.9亿元,十年增长近9倍,占总贷款比例提升7.1个百分点至25%。
过去十年,南京银行先后与乐信、度小满、京东数科和花呗等金融科技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发展助贷业务;此外,南京银行还通过收购苏宁消金(后改名南银法巴消金),发展消费金融业务。
通过助贷与消金业务,南京银行消费贷客户市场被迅速打开,贷款利率也相对更高的。但随着行业竞争加剧,行业“卷”利率下消费贷利息收入压力增大;此外,助贷、消金客群下沉也意味着风险在提升。
2024年末,南京银行个人贷款余额同比增加12.8%,但去年个人贷款利息收入193.9亿元,较上一年仅增加1.87%,增速远低于规模扩张速度;更引人关注的是,该行去年个人银行业务利润总额从上一年盈利28.5亿元变亏损12亿元。
大幅核销降不良
资产质量压力仍在上升
2024年,南京银行个人银行业务支出137.4亿元,同比增加41.3亿元,增幅达42.9%,这是导致个人银行业务亏损直接的原因,背后或与零售不良贷款减值计提有关。
2024年,南京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为1.29% ,较上年末下降0.21个百分点;在2024年财报中,南京银行已不再披露个人贷款分项不良数据。但其表示,2024年,消费贷款与信用卡业务不良率均有所下降 ;住房抵押贷款不良率略有上升,但仍保持低位运行 ;个人经营性贷款规模小幅缩减,不良率有所上升。
个人贷款不良率下行背后并不意味着资产风险压力解除。2024年末,南京银行不良率为率0.83% ,较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但去年不良贷款核销及转出132.9亿,同比大增69%;不良贷款生成率(新生成不良/年内贷款平均余额×100%)约1.1%,明显高于上一年的0.84%,资产质量压力仍在上升,不良率的下降与大幅核销不良有关。2024年末,南京银行公司类贷款不良率为0.66%,较上一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考虑到对公不良率较低且下行幅度较小,去年南京银行核销的不良贷款或主要集中在零售业务上。
此外,南京银行对公不良率较低主要因为对涉政类行业依赖度较高。Wind数据显示,2024年末,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占南京银行公司类贷款比例达46.4%、11.7%,两个行业不良率较低,分别为0.08%、0.02%。但房地产、制造业去年末不良率2.25%、0.97%,同比上升1.64个百分点、0.14个百分点,相关领域风险暴露有所增加。
新董事长履职首年
直面聚焦“主责主业”拷问
2024年,南京银行上一个“五年规划”实施刚结束,南京银行原董事长胡升荣执掌该行近7年后因至退休年龄卸任。2024年2月,谢宁正式接任南京银行董事长。
过去十年,南京银行在“大零售”战略转型下,消费贷一路狂奔,同时帮助该行实现较高的净息差。2024年末,南京银行净息差达1.94%,在已公布财报的A股上市银行中排名第三。
然而,十年狂飙后,2024年南京银行个人银行业务效益进入瓶颈,个人贷款利息收入增速远跟不上规模扩张;不良压力下,个人业务利润更是进入亏损。在开启新的“五年规划”背景下,拥有丰富央行系统工作经验的谢宁将带领南京银行去往何方?将如何为南京银行寻找新的增长点?
财报指出,2024年南京银行编制形成了新五年战略规划,构建了“12345”的整体战略框架,重点围绕科创银行、投资银行、财富银行、交易银行、数字银行“五大银行”建设开展未来布局。“大零售”战略转型已经在该行新的“五年规划”中消失,科创银行被放在了首位。
在“债券之王”盛名之下,南京银行的业务发展方向也受到了监察部门的关注。谢宁正式上任半年,2024年7月,南京市委第三巡察组向南京银行党委反馈巡察情况,巡察组指出,南京银行存在聚焦银行主责主业推动高质量发展存在差距,发挥服务地方经济生力军的作用存在不足,对分支机构监管制衡存在短板,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够严实,监督责任履行不够有力,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选人用人工作不够规范,坚持巡察整改常态长效不够到位等问题。
2025年4月,南京银行发布关于十五届市委第七轮巡察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在聚焦银行主责主业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南京银行提到,启动“零售价值客户三年倍增计划”,深化渠道建设和产品创设,持续提升零售业务占比。零售依旧是南京银行重要的业务支点。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黄顺威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湾财聚焦| 透视2024金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