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中午,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落成不久的刘銮雄楼16楼有点儿嘈杂。一场小型的启用仪式正在这里进行。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目前正在陆续从原9号楼的病房区搬迁到新楼的病房区。其中儿科二科集中在16楼,而这个16楼病区在迎接病人和家属进驻前,先确立了一个“第一”:由护士长张婷婷和广州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副教授张晓静共同策划的营造的“病房美术馆”开馆。也是广州市各大医院中首个艺术工作者深度介入,并将长期跟进开展活动的公益美术馆项目。
这个“病房美术馆”覆盖了几乎全层的空间,每一个儿童病房都以一个主题设计,广州美院学生为主的年轻人手绘而成。这里面有派大星+海绵宝宝、有龙猫、有恐龙、有海洋主题灯灯。艺术家陈洲,充满治愈风的长篇亲子漫画集(节选)作品则覆盖在护士站、病区走廊和医护办公室、休息区等功能性处所。
“让打针的病房不可怕!我们之前有音乐治疗、有游戏治疗,希望能有能讲故事的病房……多年前认识了晓静老师和陈洲老师,两个月前我们讨论起来,一起开展了这个纯公益的尝试。”
“这里现在有了龙猫馆、海洋馆、恐龙馆、猫猫馆;接受资料的儿童会看到,可能想主动去串房,说不定就暂时遗忘了疼痛。”儿科二科护士长张婷婷介绍了营造“病房美术馆”的初心。
黄礼彬,儿科二科主任。他对本次公益项目深有感想,“儿科二科主要收治血液肿瘤患儿,在华南地区乃至全国拥有较高知名度。但是,这群孩子住院时间长,抵抗力差,因此,干净整洁温馨的病房环境对他们十分重要;而有温度的人文关怀同样不可或缺……感谢陈洲老师、晓静老师和广美学院的学生志愿者们。在短短一个月内,高质量的完成设计、绘画,整个病房美术馆构思巧妙、细节用心。在这里,艺术将成为一剂“良药”,帮助孩子们表达情感、释放压力、重拾快乐;在这里,孩子们可以欣赏色彩斑斓的画作,让美的种子在病房生根发芽。“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骆腾在现场笑容就没停过,“非常棒,就是我理想中的儿科病房的模样。”
“在美院团队和护长的共同努力下,把病房变成了美术馆、艺术馆;成功地把我们医院治病救人的需求通过外在和具象化的表达,让‘一切为人民健康’的宗旨落到最实处……以后病患的小朋友们、家长们能看到另外一个世界,也许疾病带给了不幸,但温暖着大家的有爱心的人,最直观的表现。艺术在疾病的救治过程中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当医学和人文相遇,19个省(市、自治区)、28个终端接受我们中山一院的帮助,我们可以把最好的医疗和最温暖的人文带到各地去。这么好的儿科的环境,一定是我们新的起点!”骆腾说。
为什么叫“病房美术馆”?
主理这次公益项目的张晓静副教授介绍了之后的计划:我们不只是简单为了完善新病房的装饰,让之后搬进来的患病儿童能感受到温暖。我们还希望走得更远一些,艺术作品会不断更新。能让小病人们也参与进来,变成小艺术家,护士姐姐们也参与进来,变成这个美术馆、艺术馆的导赏员,亲爱的婷婷护长则是我们的策展人。
张晓静和陈洲的团队共有20个美术学生参与了公益绘画项目。他们用一个月的时间,对12个病房进行了主题手绘,并对重症病房、治疗室、采干室进行了特殊设计处理。
郑欣仪是张晓静是广州美院摄影专业22级的学生,她是在公开大课上听到晓静老师提及过公益项目,主动自荐来参加的。她自称是001号参与者,还拉上了摄影专业的其他同学一起参与进来。
“妈妈也经常做公益,记得之前妈妈收到过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手作的一个小猫钥匙扣,转赠了给我,自己非常喜欢。这次有机会马上报名来参与。对于自己大学阶段第一次做大的项目参与,就是一个公益项目,是人生珍贵的礼物。过程中,8个病房我有参与,主要做门贴的设计。以后还会继续来病区,看看再能帮上什么忙。”
既然是个开幕式,仪式感还是满满的。音乐治疗师(温蕴老师团队)也被邀请过来,弹起来周深的《小美满》:
“什么烦恼 不能忘,既然 是路一定有转弯,哪个风景 都漂亮,揉揉疲惫的眼睛 停下来 看一看,美好简单……”
现场的合唱声由错落到整齐,由低鸣再到越来越响。
嘉宾们动起手来,切过蛋糕,“病房美术馆”正式开张!
南方都市报新媒体中心视频产品部栏目还特意在《人生海海》栏目进行了高质量的采访。
注:本文图片拍摄到的未成年人并非儿科病患,系参与活动嘉宾和部分医护工作者家属、亲朋。
视频产品部出品
摄影/视频报道:南都、N视频记者 冯宙锋 任磊斌 吴佳琳
编辑:姚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