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北京召开,深圳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活动自1991年开展以来,已进行12轮命名表彰。深圳自1997年首次参评以来,已连续第八次获此殊荣,成为全国双拥工作的标杆城市。
作为东江纵队的发源地,深圳始终传承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近年来,深圳不断创新双拥工作机制,全力支持部队改革建设,切实保障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推动军政军民团结迈上新台阶。近日,南都记者深入探访“八连冠”背后的创新实践与感人故事。
盐田区:“海上双拥号”拓展惠军服务场景
在盐田金色海岸码头,全国首艘双拥主题船舶——“海上双拥号”,爱国拥军模范陈观玉含泪讲述:“1962年,我因癫痫病一次又一次栽倒在河沟里、水井边、马路上,是部队的战士一次又一次背她回到家,一次又一次给她送来温暖。身体好后,我将自己种的蔬菜、瓜果送进军营。后来生活好了,每逢建军节,我都送去图书和文化器材等。”2017年10月9日,陈观玉为了继续弘扬雷锋精神,她带头成立了“深圳市中英街雷锋爱心义工队”,带领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做好事、献爱心”的活动中来,持续为社会发光发热。
“海上双拥号”客轮位于深圳市盐田区金色海岸码头,于2022年9月22日正式启航,是深圳市首个兼具文旅拥军、氛围营造和共建基地于一体的特色“双拥品牌”。据工作人员介绍,“海上双拥号”客轮面向全国现役军人、烈士遗属等优抚对象提供“一免两优”服务。“一免”是指全国现役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可免费乘坐游轮。“两优”是指票价优惠和服务优先,即全国退役军人、现役军人家属、残疾军人、参战涉核人员可享受最高50%的票价优惠。
“双拥号”游轮于盐田出发,连线大鹏新区“双拥码头”,驰骋于“海上双拥之路”,让广大市民尽览大鹏湾美丽风光的同时,感受深圳独特的双拥文化。同时,“双拥号”将作为共建基地,组织基层党政单位、企业、社会组织与驻深部队结对共建,拓展基层党建、军民联谊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巩固“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政军民关系。据介绍,“海上双拥号”目前已接待官兵及家属超5000人次。
南山区:退役军人医院的“专属病房”
在南方科技大学医院(深圳市退役军人医院),住院老兵刘伯激动地说:“我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如今腿脚不便。这里的‘退役军人绿色通道’让我看病不用排队,还有专家会诊。”南山区的这所退役军人医院作为“医疗拥军保障网”的核心节点,正是深圳将尊崇军人理念融入城市血脉的缩影——这里不仅是治病救人的场所,更是退役军人荣誉感与归属感的“精神港湾”。
“一日为兵,终身为兵。我们最懂战友需要什么。”退役军人特诊中心主任贺艳君,这位曾服役30年的老兵,指着墙上的“4优4享4专4免”服务流程图说。从优先挂号到专车接送,从24小时线上咨询群到“退役军人健康工作室”的个性化体检,每个环节都浸透着对军旅生涯的共情。自2021年12月揭牌至2025年3月,这里已为38,187名现役和退役军人提供专属服务,住院服务达4,659人次,减免门诊诊查费190.9万元……
福田区:为军法律服务中心守护官兵合法权益
在福田区“为军法律服务中心”,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的李律师分享了一个真实案例:“去年,驻深某部一名士官因购房纠纷陷入困境,开发商拒绝退还30万元定金。我们介入调查后,发现合同存在霸王条款,最终通过法律途径帮他全额追回。事后,这位士官送来锦旗,感慨道:‘没想到在深圳当兵,连买房都有法律后盾!’”
据福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介绍,该中心成立3年来,已为官兵提供法律咨询1200余次,办理涉军案件68宗,挽回经济损失超500万元。中心还定期开展“送法进军营”活动,为部队提供合同法、婚姻法、退役军人保障法等专题普法讲座,切实解决官兵的后顾之忧。
龙岗区:无人机“兵教员”助力部队新质战斗力
在龙岗区拥军支前无人机实训基地,退役军人王教官正专注指导部队学员操作无人机。他曾是特种部队侦察兵,退役后考取无人机教练资格,如今已为部队培养200多名“飞手”。“去年,我们培训的一名战士在演习中利用无人机成功定位‘敌’指挥所,立了三等功!”王教官自豪地说。
该基地由龙岗区政府与科技企业共建,配备先进的无人机模拟训练系统,并与驻深部队合作开展侦察、编队作战等实战化培训。近年来,基地已为部队输送大批无人机操作人才,成为科技拥军的典范。
龙华区:双拥示范街让军人感受“家的温暖”
走进龙华区“双拥示范街”,“老兵茶餐厅”老板张叔的故事让人动容:“我年轻时当过兵,知道军人的不易。所以我的店对军人一律8折,军属9折。有个小战士每次休假都来,说‘在你这儿吃饭,像回家一样’。”
示范街周边有着深圳最大的保障房社区龙悦居小区,优先提供给退役军人申请居住,目前吸引了800多名退役军人居住在此。示范街总长约1000米,沿街的商铺有60多家,目前90%的商铺已经主动加入了拥军示范门店,商业业态涵盖了餐饮超市、银行医疗、体育文化、美容美发、律师事务等类型,年均惠及军人军属超万人次。示范街沿途设置了6处大型的双拥标牌,融入了对老兵、对军人的尊崇。此外,街道还设立“军人驿站”,为过往官兵提供免费休憩、饮水等服务,让“尊崇军人”成为社会风尚。
坪山区:东纵小学的“小红军”传承红色基因
“东江纵队的故事,我们要一直讲下去!”在坪山区东纵小学的“红色故事会”上,五年级学生小林身穿“小红军”制服,声情并茂地讲述革命历史。该校依托东江纵队纪念馆资源,开发红色校本课程,每周组织学生开展国防教育实践活动。
近年来,坪山区通过“红色育人”工程,累计让10万余名中小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宝安区:军嫂医生的“百万医疗守护”
宝安区中心医院的李医生是一名军嫂,她分享了一个感人故事:“有位边防战士的妻子患重病,治疗费用高昂。我们通过‘医疗拥军矩阵’为她减免了80%费用,非常感谢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宝安区已建成覆盖全区的“军人军属医疗优先网络”,设立专项救助基金,累计为官兵减免医疗费用超300万元。
深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表示:“深圳双拥工作聚焦部队所需、官兵所盼,实实在在解难题、办实事。‘八连冠’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我们将继续创新机制,打造新时代双拥工作的‘深圳样板’,让军政军民团结之树根深叶茂、永葆常青。”从海上拥军到科技支前,从法律援助到医疗守护,深圳正以一项项务实举措,书写着新时代双拥工作的精彩篇章。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蔡宇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