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备受市场青睐的万能险,迎来监管新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印发《关于加强万能型人身保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允许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动态调整,禁止5年期以下产品,同时要求保险公司强化万能险账户流动性管理,严控资金投向与期限错配风险,防范潜在兑付压力。
《通知》自2025年5月1日起实施,保险公司已经开展的万能险业务不符合本通知规定的,原则上应当于2026年4月30日前完成整改。
五年期以下的万能险将告别市场
简单来说,万能险是一种包含保险保障功能并设立有保底收益投资账户的人寿保险,曾因交费灵活、保额可调整、保单价值领取方便等优势,备受市场青睐。
记者留意到,此次《通知》围绕规范万能险产品发展、提升保障水平、强化账户管理、强化资金运用监管、规范万能险销售行为五大方面,全面从严监管万能险,旨在从根本上解决万能险在以往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深层问题。
在规范产品发展方面。《通知》强调,除终身寿险、两全保险和年金保险等产品外,其他产品不得设计成万能型。禁止开发五年期以下(不含五年)的万能险。同时鼓励保险公司通过合理调整退保费用、保单持续奖金等产品设计要素延长保单实际存续期限,有助于进一步满足消费者长期保障需求。
在销售管理方面,《通知》要求保险公司加强销售人员分级分类和产品适当性管理,防范销售误导。制定销售行为“负面清单”,不得弱化人身保险保障属性,仅使用“利息” “预期收益”等词语宣传;不得对万能险产品超过最低保证利率的保单利益提供间接或隐性担保;不得通过调整退保费用、持续奖励等产品设计要素,或设置部分领取、生存领取、减少保额等条款,变相缩短产品实际存续期限。
此外,万能险保底收益不再铁板一块。《通知》允许保险公司在满足相应约束条件时,对万能险产品调整最低保证利率。《通知》还特别强调,要强化万能险资金运用监管,强化集中度监管和非标投资监管,对万能险资金运用从严设置上限。强化关联交易监管,禁止通过多层嵌套、通道业务等方式开展不当关联交易。不得通过化整为零、多层嵌套、通道业务、股权代持、资产代持、互投大股东、控股子公司等方式开展资金运用,规避关联交易监管要求,损害保单持有人利益。
万能险曾因主打高收益成为市场“顶流”
记者查阅历史信息发现,万能险曾因“保底3%、历史结算利率6%”被誉为保险公司的“余额宝”,成为寿险市场“顶流”产品。
在2014-2017年期间,部分险企推出的万能险产品结算利率高达6%-8%,远超同期银行理财(4%-5%)和定期存款(3%左右)的收益水平,一度成为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如,富德生命人寿旗下的招财宝一号与招财宝二号,在2025年的结算利率一度高达7.65%、7.77%;天安人寿旗下的安心盈B款两全保险(万能型),2015年6月结算利率高达7.2%;太平云账户终身寿险(万能型)收益率在2015年7月也一度达7%。据行业统计,2015年与2016年万能险保费同比增速分别高达95%、55%,一批中小险企的万能险保费出现数倍飙增。其中2016年,万能险保费占人身险公司总保费的比例达到了34%的历史峰值。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万能险暴露出“保障功能有待强化、账户运作不规范、个别公司资金运用较为激进”等一系列突出问题。例如2014至2016年间,安邦保险集团旗下的安邦人寿推出承诺高达5%-8%的预期收益率的“万能险”产品,远高于当时市场平均水平,迅速做大规模的同时带来了风险的累积。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安邦集团因“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经营行为,可能严重危及公司偿付能力”,原保监会决定于2018年2月23日起,对安邦集团董事实施接管。直至2019年,大家保险成立后,成立独立团队专项推进存量保单兑付工作,接管前安邦销售的1.5万亿元中短存续期理财保险全部兑付完毕。
事实上,高结算率下导致的利差损风险一直是监管重点防范的对象。早在2016年,原保监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万能险预定利率上限从3.5%降至3%。此后,监管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针对万能险的监管政策,包括限制中短存续期产品的开发、规范万能险账户管理等。
2017年开始,随着监管政策收紧和险企转型,万能险市场逐渐降温,万能险保费增速与结算利率一路下行。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2024年代表万能险保费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为578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8%。
Wind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份,在披露结算利率的818款万能险产品中,有460款产品的结算利率在3%及以上,占比达56%,其中结算利率最高的是3.5%,共有29款产品;有358款产品结算利率不及3%。
最低保证利率不“保证了”,万能险还香吗?
随着《通知》的出台,万能险产品此前“铁打不动”的最低保证利率,有了调整空间。一名保险销售人士告诉记者,“以往,万能险产品的最低保证利率一旦确定便在后续保障年度内保持固定。”
而《通知》允许保险公司在满足约束条件下调整最低保证利率,尤其是利率下行期可主动调降,体现了监管对市场利率波动的灵活应对。也就是说,“以当前 1.5%的最低保证利率为例,当市场利率下行时,最低保证利率可能逐步降至1%甚至0.5%;而在市场利率上行周期,该利率也有望上调至2.5%。”
上述人士表示,过去部分险企依赖高结算利率吸引客户+高风险投资支撑收益的模式,在经济下行、市场利率走低的环境下难以为继。“随着2025年5月新规实施,万能险产品市场或迎来近十年最深刻变革。”
记者观察发现,由于担忧利差损,2025年以来,分红险、万能险等浮动收益型产品数量和占比出现双增。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人寿保险共推出新产品超170款,其中分红型、万能型人寿保险占比近四成。此外,在120余款年金保险中,分红型、万能型的年金保险占比超三成,较去年上升10个百分点。
有业内人士预计,“新规实施后,险企可能进一步下调结算利率,或转向开发‘保障+轻理财’混合型产品。”未来,万能险或将从短期理财工具向长期保障工具转型,例如更多产品将挂钩养老、教育金等长期需求。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管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