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提速!公共建筑变身“绿色发电站”

南方都市报APP • 惠州大件事
原创2025-04-28 12:02

近日,惠州市惠阳区屋顶光伏资源存量盘活项目迎来新进展,在惠阳区疾控中心、城乡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的楼顶,一排又一排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随着电闸合拢,仪表盘上数字跳动,项目团队顺利完成首批施工点位并网调试,输送出“第一度绿电”。

图片

该项目由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下称“中建六局”)承建,共涉及219家单位537个施工点位。项目通过利用惠阳区21.81万平方米存量屋顶资源,打造15.25万平方米光伏发电站。首批并网标志着惠阳区分布式光伏建设迈入发电运营阶段。这种“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达到了单位用电优先,富余电力反哺公共电网的效果,有效减少了碳排放。

中建六局项目负责人孙萌萌介绍:“首批并网点位还包括淡水第一小学、石桥小学、大埔小学、桥背小学等七所学校,第一批发电点位光伏系统装机容量合计达559.06千瓦,预计年均发电量约73万度,可满足该单位日常用电需求的70%以上,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30吨。”

面对学校、机关单位屋顶情况复杂的现实,项目团队为每个点位量身定制施工方案,用7个月的时间攻克一处又一处施工难点。

2024年9月,第11号台风“摩羯”过境,恰逢石桥小学楼顶施工阶段,项目团队遭遇了台风季的突袭。为不影响学生正常开学,施工组冒雨作业,提前完成防雷接地和支架固定,并确保支架化学螺栓抗拔检测全部合格。为了让光伏板在投用后抵抗强台风冲击,项目部自主研发了一种光伏组件固定装置,使组件安装既牢固又便捷。

屋顶铺设光伏板对建筑物屋顶荷载提出了较高要求,但项目施工地涉及诸多老旧建筑,为此,项目团队在施工前进行了严格的荷载计算和结构鉴定。为让老旧房屋满足光伏电站荷载要求,项目团队将原设计配重式支架优化为无配重轻量化支架,既确保了安全,又不影响发电效率。

项目负责人孙萌萌介绍:“首批9个点位全部按期并网,无一延误,第二批施工点位并网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开展中,将进一步覆盖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领域。”

在技术创新方面,项目团队充分挖掘辅助光伏电站建设的“黑科技”,实现了数智化技术与精细化管理的深度融合。创新应用无人机测绘、AI辅助设计、奥维互动地图、云筑工匠等工具,成功解决了建设点位分散与施工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将运营管理人力成本降低了15%。

在能效提升方面,项目深度应用“MPPT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项目总工程师杨兵介绍:“MPPT控制器可实现智能跟踪,可以实时监测外部温度及太阳辐射强度等环境因素变化,进而动态调整电路,检测光伏当前的电压电流,自动跟踪太阳能阵列最大功率点,有效提升发电效率30%以上,真正做到让每一缕阳光‘颗粒归仓’。”

图片

从蓝图规划到光伏矩阵落成,在惠阳分布式光伏建设一线,新能源建设者以专业智慧破解技术难题,用实干加速项目落地,不仅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惠阳经验”,为区域能源绿色转型提供生动实践样本。


采写:南都记者 李晓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