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银理财发布关于董事长任职公告,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自2025年4月3日起,吴茜担任工银理财董事、董事长,同时担任公司董事会战略与提名薪酬委员会主席。公开简历显示,吴茜是工银安盛人寿原总裁,此前在工商银行财务体系深耕20年。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成立六年来,工银理财已经历三任董事长、两任总裁变换;初代高管团队基本已“谢幕”。2024年末,工银理财产品管理规模同比增长22%至1.96万亿元,在六大国有行理财子公司中仅次于农银理财;全年实现净利润14.2亿元,同比增长7.3%,净利润从国有行理财子公司第三跌至第四,增速垫底。
“为何背靠金山却挖不到金矿”“先做大再做优”,吴茜担任工银安盛人寿总裁期间对构建银保渠道有不少独特见解,同时也遇到客群固化、以产品销售而非客户为中心等挑战,这和工银理财面临的情况有诸多相似之处。背靠“宇宙行”,吴茜能否以跨界视野带领工银理财走出盈利掉队困境?
银保背景“工行系”女将接任董事长
六年经历三任董事长、两任总裁
作为工银安盛人寿原总裁,吴茜的任职轨迹展现出鲜明的"工行系"烙印。公开履历显示,这位1971年出生的女将,1995年加入工行总行,在财务会计体系深耕20年,历任总行财务会计部境外及直属机构财务处处长、财务管理中心处长、财务会计部副总经理等职。
2015年,吴茜转战保险领域,到任工银安盛人寿首席财务官、财务负责人;2018年6月起,擢升至工银安盛人寿党委副书记、总裁(总经理);2019年7月起,兼任工银安盛资管副董事长、总经理。随着吴茜工银理财董事长任职资格获准,工银理财董事长一职空缺近一年后完成补缺,吴茜成为工银理财第三任董事长。
工银理财董事长 吴茜
2019年5月,工商银行全资子公司工银理财获批开业。公开履历显示,工银理财初代高管队伍中,首任董事长顾建纲和魏泉红、李振华、刘劲松、杨波4名副总裁均来自工行总行资产管理部;首任总裁唐凌云是工行原金融市场部兼同业业务部负责人,王海峰则从外调入,曾任职于中国证监会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等。
公开信息显示,工银理财初代高管队伍当前基本已“谢幕”。2020年底,顾建纲辞任工银理财董事长,重归工行总行;2021年4月,王海璐接任工银理财董事长,后同样回归总行,出任金融市场部总经理。2021年初,唐凌云到龄退休;2023年10月,高向阳正式接任工银理财总裁。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8月,顾建纲“落马”。2024年4月,据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顾建纲涉嫌贪污罪、受贿罪被公诉;通报提到,顾建纲利用担任工行北京分行副行长、工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工银理财董事长等职务上的便利以及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他人在公司上市、资金募集、项目承揽等方面提供帮助,索取和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
除一二把手变更外,工银理财副总裁也基本实现换新。工银理财披露信息显示,王海峰、魏泉红、杨波于2022年率先退出副总裁名单;2025年1月,浙银理财获批开业,刘劲松出任浙银理财首任总裁。此外,2025年3月有媒体报道称,李振华回归总行,出任工行总行公司金融业务部副总经理兼风险官。
记者注意到,工银理财现任高管团队同样多出自“工行系”,但相比初代集中来自于工行总行资产管理部,新进高管履历更加多元。如吴茜来自工银安盛人寿,高向阳曾任工银土耳其董事长、总经理等职务;后加入的副总裁分别来自工行总行金融市场部、工行总行投资银行部、工行总行贵金属业务部、工银标准银行等。
去年净利润增速在国有行理财子中垫底
近年产品发行呈现“追涨杀跌”特性
2024年,债市走牛,叠加监管规范“手工补息”等,六大国有行理财子公司产品管理规模突破10万亿元,达10.05万亿元,同比增长20.6%。财报显示,2024年末,工银理财产品规模达1.96万亿元,较上一年增加22%,管理规模在国有行理财子公司中排名第二。
然而,在理财产品多轮“降费潮”下,去年六大国有行理财子公司净利润增速为16.1%,并没有跟上管理规模扩张步伐,工银理财增速掉队更加明显。2024年,工银理财净利润同比增长7.3%至14.2亿元,增速在六大国有行理财子公司中垫底,净利润从第三下降至第四。
背靠“宇宙行”,工银理财并没有乘势获得与母行相匹配的地位,且净利润排名下滑至第四。在减费让利背景下,部分理财公司掀起“价格战”,有的理财产品固定管理费率甚至降到零以吸引客户。对工银理财“新帅”吴茜而言,如何平衡管理规模与效益或是难以回避的考验。
2024年,“924”行情及“稳股市”政策定调下,股市活跃度明显提升。业务报告显示,2024年下半年,工银理财混合类产品(股票投资占比一般相对固定收益类更高)发行占比从上半年1.65%提升至33.3%,产品募集金额从23.1亿元上升至501.6亿元;固定收益类产品发行占比则从98.4%下降至66.7%。
记者注意到,在A股上一轮活跃期,2020年上半年工银理财混合类产品发行占比一度达29.4%。此后随着市场情绪降温,工银理财混合类产品发行随之回落,2022年下半年至2023年下半年,混合类产品发行量持续为零。混合类产品发行表现出“追涨杀跌”趋势。
低利率时代到来,纯固定收益类产品收益接连走低,向权益类资产(含股票和股权等)、多资产要收益已经成为理财行业共识。2024年末,工银理财产品对权益类资产配置规模626.9亿元,同比增加335.6%,占总规模比例提升至3.1%,占比依旧较低。2024年12月,工银理财总裁高向阳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上表示,目前工银理财立足多市场、多策略、多资产,把这个作为核心竞争力,不断地精耕细作。
另一方面,在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后,增加权益资产等配置会放大收益波动,如何平衡安全性与收益性成了当前行业转型中的核心挑战。吴茜拥有深厚的财会功底,且掌管工银安盛人寿多年,对长期资金的管理经验和对资产负债久期匹配的能力,或将为工银理财在权益、多资产等配置上注入新动能。
背靠“宇宙行”,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股东的优势来谋求增长,吴茜对此也有不少独特见解。2020年,吴茜预判银保渠道的春天要来了;后来,吴茜又发出了“为何背靠金山却挖不到金矿”的灵魂拷问,并给出了围绕客户、银行和银保公司,改变底层经营逻辑服务客户的解答。在吴茜看来,这个是一个“先做大再做优”的过程,但在此过程中也遇到了客群固化、以产品销售而非客户为中心等问题。
吴茜在工银安盛人寿任职期间发出的这些灵魂拷问和遇到的挑战,与当前工银理财所面临的情况有诸多相似之处,吴茜的跨界视野能否带领工银理财解答这些拷问和挑战仍待观察。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黄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