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谢湘南 抟泥蕴万象,陶瓷器是人类文明史上起源最悠久、流行最广泛的工艺门类之一。自陶器诞生以来,不同文明以泥土为媒介,在多元共生的交响中,淬炼出“和而不同”的礼赞。4月29日,由深圳博物馆与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共同举办的“抟泥化万物——古代东西方文明中的陶瓷艺术”展览在深圳博物馆金田路馆(历史民俗)开展,将持续展出至8月31日。
此次展览是两馆继2019年“从地中海到中国——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文物展”、2022年“澄凝灼烁——丝绸之路上的古代玻璃艺术”、2023年“丝路留金——亚洲文明古国冶金艺术”后,第四度携手举办的文明互鉴系列专题展。展览荟萃了267件/套陶瓷文物珍品,时间跨度近6000年,地域覆盖地中海沿岸、西亚、南亚、东南亚等古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区域,类型涵盖饮食器、炊煮器、贮藏器、装饰品、陶偶像、陶模型、灯具、建筑构件等,无论是展品规模还是多样性,在国内同类型展览中都实属罕见。
从尼罗河畔的费昂斯到爱琴海的彩绘陶瓶,从西亚古国的釉陶砖瓦到波斯三彩,各类展品以丰富多样的造型、绚丽多彩的纹饰和独特的烧制工艺,展现了不同时代和地域的艺术风格与文化特色。观众可从叙利亚骆驼形陶器精妙的注水系统,见证古代陶匠对实用和美学的巧妙平衡;从伊朗彩釉砖上的有翼精灵,管窥公元前8世纪西亚的神庙荣光;从泰国班清漩涡纹大罐的“绳纹”韵律,感受东南亚先民对自然节律的诗意捕捉;从阿富汗人物形陶器的衣物装饰,破译丝路多元文化的交融密码……这些器物,不仅是本土工匠的智慧结晶,更见证着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诉说着艺术语言的相互启迪。
展厅精心设置了一系列数字化展项,帮助观众感悟陶瓷艺术之美,了解陶瓷相关知识。如“陶瓷的时空诗篇”短片,以诙谐有趣的动画特效,让展厅中的“瓶瓶罐罐”动起来,生动阐释其纹饰之美、形态之美和美学对话;陶瓷制作科普视频,艺术复原深圳博物馆馆藏陶瓷文物,深入浅出地科普陶瓷器的制作技艺。此外,观众还可通过扫描重点展品二维码、电子宣传册、电子学习单等,获取语音导览服务和研学资料。
展览别出心裁地以知识墙、展板、显示屏等方式,展示深圳博物馆“古代深圳”“问陶之旅”常设展,以及正筹备推出的馆藏彩陶展的陶瓷文物,以中外陶瓷“孪生”“共鸣”的丰富图例,印证多元文明的交流互鉴,形成不同展厅、不同展览遥相呼应、相互映照的梦幻联动。观众可在相应展览中探寻、比照文物,更好地了解东西方陶瓷的历史文化。
围绕展览,主办方还将开展制陶小作坊、陶绘世界、匠心补残瓷、废陶新生等系列社教活动,以及“深博雅士学园”课程、专家讲座等,有兴趣的市民可关注深圳博物馆官网和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