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4月28日,深圳统计局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5年一季度,深圳地区生产总值8950.49亿元,同比增长5.2%。深圳经济指标增长的背后,不仅是高质量发展向好的直观写照,更蕴含着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强大的内生增长动力等深层逻辑。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强劲
近日,在深圳皇岗口岸出口货运查验场,海关关员正在对一批“小鹏”纯电动汽车开展现场查验。经关员查验放行后,该批车辆沿着提前规划好的“绿色通道”平稳驶离海关监管区顺利出口。“我们公司出口的纯电动车主要以小汽车为主,对于通关时效要求都比较高。”小鹏汽车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物流业务负责人刘润龙说道。
新能源汽车作为外贸“新三样”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口规模持续攀升。深圳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深圳市电动汽车出口74.5亿元,增长2.2倍。
始终坚持制造业当家的深圳,其突出优势不仅仅是传统的规模体量,更是背后的创新能力。一组数据显示,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释放强劲动能,多个领域高技术产品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一季度,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同比增长38.8%;机器人产业集群同比增长38.0%,增速比2024年加快22.1个百分点;民用无人机产量同比增长48.2%,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集群同比增长22.3%;3D打印设备、充电桩产品产量分别同比增长38.0%、11.5%。
对比数据不难发现,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深圳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的战略布局已成效明显,已成为支撑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机器人、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增长的数据,一方面直观反映出深圳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正确的,另外说明深圳的战新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形成相对稳定的链条。这些产业和产品提升后,可承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对深圳一季度乃至全年经济的合理正常增长起到了支撑作用。”国家高端智库CDI资深研究员宋丁分析认为。
投资向好趋势明显
建设工地上机器轰鸣、塔吊林立,施工人员挥汗如雨,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地铁和公交站内人来人往、客流如织,城市交通动脉高效运转;各大口岸、商圈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消费活力持续释放;多个楼盘开盘即“日光”,彰显着房地产市场的热度……这些鲜活的场景,既是深圳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也是投资结构不断优化的有力支撑。
数据显示,深圳2025年重大项目计划共安排项目798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3076.4亿元,较去年投资计划增长3.0%,为城市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1-3月全市重大建设项目推进顺利,累计完成投资770.0亿元,投资进度25.0%,展现出良好的开局态势。
在与民生相关的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国内在建最大断面地铁暗挖隧道顺利完工,地铁6号线支线二期全线热滑试验成功,地铁16号线二期进入工程收尾验收阶段,8号线三期、32号线、13号线北延等多条地铁线路建设并行推进,深大城际等一批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深圳“三铁”在建里程达598.7公里,一座“轨道上的生活圈”加速构筑。“轨道+”生态则联动智能装备、绿色建材、数字科技等领域超数千家上下游企业,推动产业从“单点突破”向“集群化”跃迁,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
重大项目投资稳经济的“硬支撑”。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1%,降幅比1—2月份收窄1.1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3%,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9.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8.5%;制造业投资增长4.6%。
此外,深圳还加强财政逆周期调节,充分激活、快速释放专项债稳增长、促发展和稳预期的“杠杆”和“引擎”作用。专项债“自审自发”改革试点在深圳成功落地,首轮发债规模76.76亿元,力争“项目准备一到位,资金立刻就跟上”,确保资金不滞留、不沉淀,早使用、见效益。
宋丁认为,今年开年之后,国家政策大力扶持,深圳也积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投资。在这些利好因素的推动下,固定资产投资降幅逐渐收窄,总体上是一个向好的趋势,有望在后续持续发力,为深圳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未来科技消费点燃经济新引擎
今年以来,随着跨境移动支付不断迭代,离境退税“即买即退”全国推广,以及在240小时过境免签等诸多便利入境政策的强大吸引力下,深圳城市吸引力不断提升,各大口岸客流刷新纪录。同时,深港两地推出系列文旅和打折促销活动,以及多场明星演唱会及艺术展览等,带动来往深圳旅游、探亲、休闲购物等多类型客流的出行需求持续旺盛。
3月10日,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25年2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据速报》显示,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在客运强度、线网密度等关键指标中表现突出,多项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一季度深圳机场口岸出入境人员160万人次,同比增长32%,数量位列全国空港口岸第四。
庞大且活跃的客流,也为深圳的消费市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一季度深圳消费市场火热,喜迎“开门红”。数据显示,深圳市场销售持续回升。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03.17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比1—2月份加快1.4个百分点。
商文旅融合消费出新出彩,市商务局创新推出多重商文旅融合消费场景,以“科技消费+烟火经济”双引擎驱动国际消费中心建设。通过比亚迪仰望U8水陆驾驶黑科技、华为三折叠终端革新体验、无人机配送、低空经济eVTOL飞行、AI智能翻译器等多项消费场景创新,同步植入民俗互动等商旅文体融合业态,成功打造“未来科技消费场”的深圳特色城市形象。拥有千万粉丝的海外知名博主“甲亢哥”(IShowSpeed)在深圳开启旅游直播,带领国内外观众游览深圳一系列商文旅融合消费新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推出的汽车报废更新、置换更新、家电产品以旧换新、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和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等政策继续显效。一季度,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分别增长59.3%、27.9%、3.8%。
采写:南都记者 张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