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重浪——广州艺术博物院藏作品展”呈现最美劳动者群像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5-04-30 22:20

4月30日,在202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由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主办的“千重浪——广州艺术博物院藏作品展”正式开放。展览以劳动为主题脉络,从院藏的3万余件作品中遴选出近百件刻画劳动者形象的优秀作品,汇集近现代至当代艺术大家经典力作,通过三大核心亮点构建起一部可视化的社会发展史,以此表达对劳动与劳动者的敬意,对人民创造历史的礼赞,为观众提供兼具艺术审美与人文思考的观展体验。

图片

“千重浪——广州艺术博物院藏作品展”宣传海报。

劳动最光荣,名家荟萃展风采

展览首次系统性梳理馆藏劳动题材精品,展出作品中既有符罗飞、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赖少其、杨之光等老一辈名家名作,也有方楚雄、纪传英、杜应强、苏小华等当代艺术家的佳作。

院藏作品涵盖的画种多样、视角不同、手法各异,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与文化内涵。画面中的许许多多劳动者形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千千万万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的缩影,彰显着各行各业奋斗者的风采。从展览作品中折射出的时代精神、审美取向、艺术境界、技艺特点生动地反映出美术家内心深处对于劳动者的崇敬,洋溢着浓厚的人文气息,也为以优秀作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见证中国式现代化,助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带来精神的力量。

图片

《春耕图》1980年作 纸本设色 69.5×136cm 黎雄才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劳动最丰富,理解劳动多角度

展览以劳动为主题脉络,依序展现出第一产业(农业)劳动,第二产业(工业)劳动和第三产业(服务业)劳动的生动场面,涌现众多佳作。

其中,赖少其版画《淮海战歌》是一幅充满阳刚气魄的画作,是一首昂扬奋进的史诗,是20世纪版画艺术史上一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画中表现了新中国人民治理淮河的这一历史事件,创作于1973年。作品通过S形构图,将工地上火热的劳动场面表现得波澜壮阔。远处的吊臂、电线塔,运土的车队蜿蜒延伸,中景的手推车队伍铺展成为方阵,烟尘滚滚,动态强烈,仿佛冲锋的战场,近景描绘的是援建军民接踵而来。场面人物众多,场景有条不紊。

图片

《淮海战歌》1960年作 版画 106.5×91.4cm 赖少其等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许多画作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重要的中国建设。1955年9月,武汉长江大桥正式兴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双层大型桥梁,把武汉三镇联为一体,并将原京汉、粤汉铁路连接为京广铁路。大桥的兴建吸引了中南美专(广州美院)师生前去采风、写生,以此为题材亦产生了众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影响的艺术作品,刘济荣的水墨画《长江大桥速写》就是其中佳作。

图片

《长江大桥速写》1957年作 纸本设色 30×49.5cm 刘济荣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劳动最动人,认识劳动多样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传统劳动方式已不再复见,展览通过画家的记录,让观众们尤其是小朋友们,能了解许多当代已少见甚至消失的劳动场景。如符罗飞作品《收甘蔗》《饲牛》,赖少其版画《瓜棚》等,描绘了乡村劳作的场景,符罗飞《汕尾渔港一角》、关山月《丰收》及《闸坡渔港写生》系列作品、黎雄才《渔舟晚集》等,描绘了渔民捕鱼、收获的场面。

展品还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使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伟大实践。符罗飞《建设中的广州钢铁厂》记录了1957年广州钢铁厂在芳村白鹤洞破土动工的场面,与如今正在建设的广钢遗址公园形成历史的对照,重温了消逝的劳动图景,留存珍贵的历史片段。这些跨越时空的作品既展现不同代际艺术家的风格演变,更以笔墨丹青共同致敬劳动精神。

图片

《建设中的广州钢铁厂》1958年作 水彩水粉 58.7×76cm 符罗飞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展讯——

千重浪——广州艺术博物院藏作品展

时间:4月30日—5月31日

地点: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一楼1号馆

采写 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何梦怡 通讯员 穗艺博宣

图片由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提供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