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2025年广东“文化馆服务宣传月”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主会场活动在广东省文化馆小剧场启幕。本场启动仪式在全省各级文化馆数字服务平台、南方+、N视频及广东省文化馆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同步直播,全网播放量超18万人次。
活动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省文化馆、广东省文化馆联盟主办,全省各级文化馆承办,南方都市报社协办。
让文化馆成为城乡共富的“精神引擎”
文化馆是全民美育的“大课堂”,也是文化惠民的“连心桥”。
自2021年首次举办以来,广东“文化馆服务宣传月”系列活动携手全省各级文化馆,以“破壁者”的姿态打破资源藩篱,用“绣花功夫”织就文化惠民网络,营造“百馆联动、百花竞放”的生动局面。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黄锡忠在致辞中强调,文化馆既要办好文艺演出、培训辅导等“传统项目”,也要创新探索“艺术晚课堂”“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让文化馆成为人民的终身美育学校;要深入挖掘岭南文化底蕴,打造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服务品牌,推动全民艺术普及事业提质增效,在全省形成百花齐放、千帆竞发的生动局面;要主动对接“百千万工程”,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向欠发达地区倾斜,用文化的力量激发乡村振兴、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让文化馆成为城乡共富的“精神引擎”。
广东省文化馆联盟主席、广东省文化馆馆长蓝海红表示,2025年广东“文化馆服务宣传月”系列活动将通过精心打造启动仪式主(分)会场活动,以及“看见·文化馆”融媒体宣传活动、“走进·文化馆”服务宣传活动、“爱在·文化馆”征集展示活动三大活动板块,着力增强文化馆服务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推动更多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让社会公众更直观、真实、亲切地了解文化馆,进而走进文化馆,一起感受文化艺术之美。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黄锡忠与广东省文化馆联盟领导共同启动2025年广东“文化馆服务宣传月”系列活动。
让文化馆优质服务融入群众生活场景
文化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要让服务根植于群众需求,公共文化服务要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深度转型。
广东省文化馆联盟副主席、深圳市文化馆馆长曾昶认为,在“精准服务”的转型目标下,文化馆唯有打破行业壁垒,成为连接教育资源、科技力量、产业需求的“跨界枢纽”,实现从“单打独斗”到“全民共创”,才能让文化服务真正融入市民生活场景、渗透社会肌理。
近年来,全省文化馆行业也以“文化馆服务宣传月”为抓手,推动全民艺术普及,让文化馆成为“市民身边的美育学校”。此次启动仪式在全省范围内选取5个具有代表性、创新性、实效性的亮点服务项目进行现场推介,让文化馆服务走进群众生活。
广东省文化馆培训辅导部主任曾夏漪介绍,自2022年起,广东省文化馆推出“晚课堂”项目,提供“错时+延时”服务,瞄准18-60岁群体的“夜间黄金三小时”。三年间开设数百门课程,惠及2万余人次,让文化服务从“老少热”走向“全龄共享”。
广州市文化馆以“文创”为突破口,携手社会力量探索整合文创商品、研学、演艺、沉浸式展览等多种业态,实现从“文化供给者”到“文旅消费场景构建者”的转型。“文化馆日益成为群众文化生活的主阵地和城市文化新地标。”广州市文化馆副馆长黄燕表示。
“文化暖流进万家”云浮市百千万志愿服务活动,是云浮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探索创建的文化惠民工程。云浮市文化馆馆长周教贤介绍,自2016年创办以来,共组织开展活动近2000场次,惠及基层群众300多万人次。
东莞市把数字文化馆建设与文化馆总分馆体系相结合,推动形成一张覆盖线上、线下的服务网络。“依托这张网络,我们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输血’和‘造血’,推动数智化赋能和文化惠民。” 东莞市文化馆副馆长梁宝华透露,“文化莞家”平台用户量、微信粉丝量超80万,走在全国行业的前列。
茂名市文化馆则推动“送文化”与“种文化”深度融合。茂名市文化馆馆长邹志介绍,该馆不仅通过走进校园、深入乡村基层等方式,推进全民艺术普及,还注重培育扎根基层的群众文艺团队,增强城乡基层文化建设的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能力。
让文化馆成为人民的终身美育学校
广东全省各级文化馆依托各类文化场所开展一系列高品质、多元化的文化服务,不仅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激活了文化馆的服务效能,还为全省的文艺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
活动现场展出全省各级文化馆代表性全民艺术普及品牌项目。
启动仪式上,广东省文化馆联盟精心挑选了省文化馆及全省各地文化馆最具代表性的群众文艺品牌服务项目,以“展板+电子屏”的形式在省文化馆小剧场内集中展示,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生动呈现出近年来广东群文事业发展的新气象。
启动仪式期间穿插安排了多个广东优秀群众文艺表演节目,让基层“民”星站C位,展示了群众文化的蓬勃活力。不管是广州市荔湾区文化馆、广州市南海中学的少儿粤剧《琴心剑韵》,还是珠海市文化馆、珠海市金海岸海华小学三弦少年乐团的吹拉弹唱秀《抄家伙》,抑或是东莞市文化馆、佛山市顺德区文化艺术发展中心(佛山市顺德区文化馆)带来的粤语歌曲串烧《海阔天空》《彩云追月》《万水千山总是情》,都通过戏曲、演奏、表演唱等多种文艺形式,勾勒出广东群众文化事业的繁荣图景,为现场及线上的观众带来了一场听觉与视觉的双重盛宴。
少儿粤剧《琴心剑韵》。
吹拉弹唱秀《抄家伙》。
粤语歌曲串烧表演。
观众李女士来自广东省岭南荔枝红模特艺术团,其参与表演的《灯火阑珊处》曾获得“最美夕阳红”2022年第九届广州市中老年艺术节综艺类金奖、最佳服饰奖。
“我们连续几年在文化馆的课室上课、排练,几乎每周都会来两三次,是文化馆的受益者。”她认为,文化馆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不仅丰富了退休后的文艺生活,还帮助她们不断学习、跟上时代发展。“现在文化馆的活动越来越多元化,吸引全民参与,非常有意义。”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
摄影:南都记者 钟锐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