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基金使用费结构性下调,投资者持仓百万可年省三百元成本

南方都市报APP • 湾财社
原创2025-04-29 22:22
图片

4月29日,南都·湾财社记者从业内多方求证获悉,近日多家基金公司收到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下称“中证指数”)、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下称“深证信息”)关于调降指数基金使用费的通知。包括基点费率普遍下调20%、季度下限调降至2万元、取消部分产品下限等核心内容,被视为继2025年3月公募基金全面承担指数使用费后,指数化投资领域的又一重大改革举措。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崔悦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指出,此次降费是监管引导、市场竞争与指数公司主动优化的共同结果,将对基金行业成本结构、产品创新及投资者体验产生深远影响。

费率结构性下调:基点八折与季度下限优化

根据中证指数通知,此次调降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点费率下调20%。所有股票指数产品的年化基点费率由0.03%降至0.024%,债券指数产品由0.01%降至0.008%。以跟踪沪深300的ETF为例,其年化费率从0.03%降至0.024%,对于规模达到百亿的产品而言,每年可节省费用60万元。

二是季度下限调至2万元。股票指数产品的季度收费下限统一降至2万元,规模小于1亿元的产品取消下限。这意味着,对于管理多只小规模ETF的基金公司而言,其季度费用将大幅降低。例如,某管理5只小规模ETF的基金公司,季度费用可从10万元降至2万元,降幅达80%。

三是取消固定费用。新增授权产品不再收取固定费用,而存量产品的原协议则执行至3月31日。

深证信息的调整方案与中证指数基本一致,股票ETF、场外基金年化费率分别调整为0.024%和0.016%,增强型产品执行八折费率。

调降动因:监管引导与市场博弈下的必然选择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指数使用费的下调,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今年1月份,证监会发布了《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该方案明确提出将存量指数基金的指数许可使用费从基金财产中列支改为由基金管理人承担。

“这一政策调整意味着指数使用费的支付主体由投资者转移为基金公司,基金公司成本敏感性因此会显著提升。”崔悦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若指数公司维持原有费率,可能会导致基金公司削减产品布局或转向其他指数,这不利于指数公司的市场份额。因此,通过下调指数使用费主动让利,指数公司既能缓解基金公司的成本压力,又可强化合作关系,避免客户流失,稳固自身在指数授权市场中的地位。

此外,崔悦指出,近年来跨境指数、smart beta等指数的竞争加剧,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传统指数通过下调使用费来保持吸引力。尽管国内头部指数供应商仍占据绝对地位,但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指数公司不得不寻求新的增长点。通过下调费率,指数公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基金公司的成本压力,同时激发基金公司的创新活力,从而推动指数化投资的进一步发展。

对基金公司影响:成本减压与创新提速

对于基金公司而言,指数使用费下调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首先,从成本角度来看,费率的下调将直接降低基金公司的运营成本。崔悦告诉记者,对于指数基金占比较高的公司而言,这一费用可能成为重要的成本项。而对于主动产品为主的公司,其占比则相对有限。这一差异决定了指数使用费下调对不同公司的边际影响存在分化。因此,费率下调将显著提升部分基金公司的盈利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规模的基金公司在成本减压方面的效果存在差异。崔悦认为,从绝对成本削减效应来看,头部公司因管理规模基数较大,在费率同等下调幅度下实现的成本节省绝对值更为显著。但从节省金额占公司整体运营成本的比例来看,两类机构获得的纾困效果可能并没有非常大的差异。此外,议价能力的差异也可能会导致使用费下调的实际落地效果产生分化。头部机构凭借产品规模优势和较强大的合作关系,在指数使用协议的弹性条款谈判、阶梯费率设计等方面更具主动权。相比之下,中小公司受制于产品规模有限及合作深度不足,往往可能被动接受标准化协议条款,特别是当协议中包含最低收费门槛时,其实际承担的单位成本压力会大一些。

尽管存在这些差异,但费率下调无疑为基金公司提供了更多的创新空间。在崔悦看来,传统依赖规模扩张的盈利模式在费率改革背景下难以为继,这迫使基金公司转向高质量和差异化发展路径。指数使用费的下调使得基金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有了更多的余地,从而可以将更多资源投向产品创新上。

同时,崔悦也指出,对指数公司而言,指数使用费下调客观上也压缩了传统业务的盈利空间,但同时也激发了服务升级的内在动力,意味着指数提供商需通过优化编制方法、开发新指数、提供定制化服务等方式创造附加价值。这种内在动力又会为基金公司产品创新提供更丰富的底层工具,进而形成上下游联动的创新生态。

持有100万元指数基金,投资者每年可节省300元成本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指数使用费的下调也将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崔悦表示,由于指数使用费由投资者承担转为基金公司承担,投资者节省的成本就等于该费用调整前在基金净值中的计提比例与自身持有金额的乘积。具体操作中,投资者可依据基金历史的招募说明书获取费用调整前的计提标准,通常以基金资产净值年化比例形式呈现。假设指数使用费原按基金资产净值的固定比例计提,则投资者在费用转移后节省的绝对成本为其持有金额与原计提比例的乘积。

据测算,以持有100万元指数基金为例,若原指数使用费计提比例为万分之三,则指数使用费转由基金公司承担后,持有该基金份额的投资者每年可节省的成本为300元。

在崔悦看来,指数使用费的下调还将进一步推动被动投资的发展。被动产品以低费率作为核心竞争力之一,降费会进一步提升其市场贝塔收益的性价比。随着指数体系的持续完善以及编制方法的不断革新,资金可能会更高效地流向那些具有代表性的优质公司,从而在市场中形成价值发现的良性循环。

可以看到,此次指数基金使用费的下调是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的重要一步。它不仅降低了基金公司的运营成本,为其创新提供了更多的空间,还为投资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对于普通投资者,低成本指数工具普及将降低入市门槛,推动资产配置从主动管理向被动投资迁移。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罗曼瑜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