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前海泰康医院完成3例复杂心律失常介入手术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健事
原创2025-04-30 11:11

当心脏的电流传导系统出现“短路”,轻则心悸气短,重则可能危及生命。近日,深圳前海泰康医院心血管内科周圣华主任团队联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运用三维标测导航技术,连续完成3例具有代表性的复杂心律失常介入手术,包括1例复杂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和2例高风险频发室性早搏消融术。这组手术的成功实施,展现了深圳前海泰康医院在心律失常精准介入治疗领域的技术实力。

药物无效的房颤患者

90分钟“电隔离”重建规律心跳

69岁的张先生(化名)近4个月反复出现心悸气短,检查确诊为阵发性房颤,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手术团队采用三维标测系统实施环肺静脉隔离术,90分钟手术实现完全电隔离。患者术后48小时未再发作发房颤,日常活动无心悸、气短等不适。

800x363_6811880866a81.jpg

手术现场

超万次室性早搏患者:精确定位异常放电点,安全消除病灶

48岁的李先生(化名)24小时室性早搏次数高达12298次,心脏早搏负荷达12.5%。经心内电生理检查,深圳前海泰康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锁定病灶位于右室流出道,随后采用射频消融导管成功消除异常兴奋灶。术后动态心电图监测显示,患者室性早搏未再发作,恢复良好。

800x601_681188337675f.jpg

79岁的王女士(化名)病情更为复杂,24小时室性早搏次数高达3.3万次,早搏负荷达30%。心内电生理检查发现,其病灶位于主动脉无冠窦,且紧邻心脏关键传导通路——希氏束,手术风险极高。为确保安全,手术团队精细操作,先后穿刺房间隔和股动脉,并在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谨慎消融。术中曾出现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但通过调整导管位置,最终成功消除病灶。手术历时2小时,术后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性早搏未再发作,患者恢复顺利。

800x601_6811883373ae7.jpg

深圳前海泰康医院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团队配备国际先进的EnSite Precision和CARTO3三维标测系统、高密度标测导管等设备,建立了一套成熟的“术前精准评估-术中个体化消融-术后闭环管理”诊疗体系。学科正筹备开展房颤冷冻球囊消融、脉冲电场消融等新技术临床应用,这些技术有望为特定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心血管内科主任周圣华强调,心律失常治疗需严格把握适应证,患者应接受专业评估后选择个体化方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及广东省高水平重点专科,是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冠心病及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基地。目前,深圳前海泰康医院心血管内科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展开深度的学科建设合作,为华南地区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更加专业、高效、贴心的医疗服务。

心房颤动:不容忽视的“隐形杀手”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房无规律颤动(350-600次/分),导致心悸、乏力等症状。但约1/3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往往在中风后才被发现。

危险信号包括心跳忽快忽慢、脉搏不齐; 活动后气短加剧;不明原因头晕等。医生提醒,当个人24小时早搏超过1万次或出现心慌、胸闷症状时需警惕,“可能引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猝死风险增加(尤其合并器质性心脏病)。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心电图,有猝死家族史者应进行心脏专科评估。对于药物控制不佳的心律失常患者,射频消融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根治手段之一。”

采写:南都记者谢萌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