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航空供应链的恢复和拓展,今年“五一”假期,出境游市场持续升温。面对旅途中的意外伤害、突发疾病、行李丢失等风险,一份高性价比的旅游险成为游客的“必备行李”。
记者观察发现,出境游火热背后仍存在不少保险盲区。业内人士提醒,“提前配置保险,可有效规避高额损失,但需根据目的地和需求精准选择产品。”
保险要覆盖全部的行程和目的地
今年“五一”假期,多家旅游平台数据显示出境游热度持续攀升。飞猪发布《2025“五一”假期出游风向标》显示,出境游商品人均预订量同比增长12%,出境游机票、酒店商品预订量均大幅超越去年同期,景区门票预订量劲增150%。航旅纵横的数据也显示,截至4月22日,五一假期出入境航线机票预订量超98万张,比去年同期增长约25%。
此外,随着全球航空供应链的恢复和拓展,境外游可选择的地方更多了。与去年“五一”相比,国际航班抵达的城市新增了177个。在去哪儿平台上,境外酒店预订增幅超过二成,中国旅客目的地遍布全球1303个城市,比去年“五一”增加290个城市。
然而,旅行中不期而遇的意外情况总是让人措手不及。对于消费者而言,应该如何配置境外旅行保险为旅程“护航”?一位旅行保险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如今无论是跟团游还是自由行,很多市民出行都会配置旅游意外险。“很多游客以为买了保险就万事大吉,但实际上,如果行程有变动或保险未覆盖全部目的地,出险时可能遭拒赔。”他提醒消费者,购买前仔细阅读“保险区域”和“免责条款”,“如一些旅游保险产品对高风险国家(如战乱地区、医疗条件极差的国家)免责,若行程包含此类地区,需单独确认是否在保障范围内;还有一些保险产品默认仅保障最终目的地,中转地不包含在内。如果航班中转时间较长(超过24小时),在中转国突发疾病或行李丢失,则可能无法理赔。”因此,出境游保险必须严格匹配行程时间和目的地,避免保障“断档”。
不同国家的旅游保险,有不同的选购重点
不同国家的风险特点差异显著,保险选购也需“因地制宜”。一位资深保险经纪人向记者透露:“去欧洲,要选财务盗抢保障;去美国、加拿大,重点要看医疗和救援;海岛国家则必备航班延误险。”记者在国内各大保险销售平台上了解到,境外旅行产品细分为意外伤害保险、医疗险、财务损失保险等险种,消费者可选择空间非常大。
上述经纪人表示,不同旅行险的功能各有侧重,消费者可根据自身出行计划及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如去欧洲申根国家(法国、意大利、德国),必须满足“医疗直付+3万欧元保额”; 去美国、加拿大,医疗保额至少50万元;去一些非洲、中东、南美的高风险国家,则必须关注“紧急救援+战争免责”;如果去南极、北极等特殊目的地,需要配置一份“探险旅游险”。“旅游保险不是越贵越好,而是越匹配越好。”上述经纪人强调,“比如去法国,你买100万医疗险没用,但财务盗抢保障一定要足;而去美国,医疗保额低可能让你无法保障高额损失。”
好的旅行险还需搭配靠谱的救援服务
2025年春节期间,“数百名中国游客因天气原因滞留南极”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人们聚焦于游客的安全与行程变化,同时也引发了对境外旅游保险的探讨。
“买保险不是图理赔方便,而是买一份安心保障。”有保险代理人直言,“当你突发疾病或遭遇意外时,保险公司的救援能力直接决定你能不能得到及时救治。”
记者观察发现,多数保险公司的旅行意外险中包含紧急医疗运送和送返的保险责任,条款显示为“若以空运为转运方式,一般使用正常航班。若救援机构认为必要并经保险人认可,可以包机或者使用医疗救护专用机运送被保险人”。如在旅行期间,遭受意外事故导致严重受伤或罹患突发性重病,符合理赔条件,将由保险公司支付保险金额范围内的救援费用。不过,理赔标准中,对于突发性重病的限定较为严格,如某财险的责任免除条款中规定,“突发性重病指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内,在旅行时首次罹患的突发性疾病或出现的症状……不包括本附加条款生效前罹患的任何疾病或出现的任何症状及任何慢性疾病”。还有一些保险产品的救援服务限制了在特定目的地的服务范围。据一名旅行公司员工透露,2023年一名中国游客在冰岛突发心脏病,因其购买的保险合作救援公司在北欧无网点,最终家属自费80万元安排医疗包机。
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境外旅游保险时,要重视保险条款和救援服务能力。选择有广泛救援网络、明确保障责任的保险产品,才能在遇到突发情况时真正获得保障,避免因保险不足而承担巨额经济负担。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管玉慧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玩转五一,广东出行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