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程安 通讯员黎智豪 雷子欣 4月25日,一场聚焦“人工智能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资源对接活动在广州希姆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展开。作为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的初创企业经营者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的配套活动,近30名学员在政校企三方联动下,深入国产AI芯片研发一线,通过实地资源对接、技术交流与产学研签约,“沉浸式”探索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创新路径。
深入芯片研发一线
跨圈融合实现破壁
活动由暨南大学与广州希姆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九州大模型如何成为广州市首个通过国家备案的政务大模型?RISC - V 架构在 AI 芯片设计中有何优势?当天,希姆计算执行副总裁陈炜向学员深度展示了“芯片-算法-场景”的协同创新图谱,揭秘RISC-V架构在AI芯片设计中的突破性应用,更以广州市首个通过国家备案的政务大模型“九州”为案例,阐释技术落地的商业逻辑。
近30名学员深入广州希姆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交流学习。
“法律服务的专业化需要与行业动态结合,只有深入理解AI、半导体等技术逻辑,才能为高科技企业提供精准合规方案。”在希姆半导体的研学中,初创班2024级学员、北京策略(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雷少华直言“跨界学习的必要性”。他对RISC-V架构国产化及政务大模型的应用印象深刻,“技术突破背后隐藏知识产权、数据安全等法律命题,这正是律师与科技企业合作的切入点。”
2023级学员韦渊,暨南大学青创校友同学会执行秘书长,同时也是一家科技公司创始人。她已不是第一次参加初创班配套活动,此前她还探访了复旦大学科技园、走访位于福建的中国头部涂料企业,关注沿海与长三角经济转型动态。此次芯片主题的交流活动中,她更加关注技术落地逻辑:“初创企业不必追逐风口,而应借力平台看清自身赛道,初创班的活动给了我很大启发,校友经验就是最真实的‘避坑指南’。”
从课堂案例到产业生态
开启闭环实践
此次资源对接活动不仅是技术探秘之旅,更成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催化剂”。活动当天,暨南大学创业学院、广州希姆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及暨芯集成电路研究院达成产学研战略合作意向,进一步深化校企协同创新能力,共同为初创企业经营者提供更优质的资源和平台。
培训班学员江俊锋、赖永强等现场与希姆达成在产品销售、RISC - V 智算中心运维培训和国产自主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等领域的合作意向,有望在产品销售、技术研发等多个领域形成优势互补,为初创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创新动力,加速推动相关技术在不同场景的应用落地。
现场举行产学研签约仪式。
这种“政府资助+高校培养+社会联动”的“铁三角”模式正在催生更多创新果实。2023 届学员陈声棉、广州佳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其团队研发的 “场景通” 平台,以 “银行级接口技术 + 生态分润模式” 双引擎,打通金融机构与万亿级生活场景的连接,助力银行降低获客成本,形成全国性标杆案例,年交易流水突破 300 亿元。
2024 届学员唐碧君,在复旦大学游学及暨南大学创业学院指导下,结合 3D 打印与智能制造理念成立东莞市晶格智造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快速落地。这些案例凸显了“学员经济”在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实战能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方面的卓越成效。
据主办方介绍,仅2024年度由广东省人社厅主办,暨南大学承办的广东省初创企业经营者能力提升培训班就吸引近4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参加,累计合作与投资金额超6500万元。截至目前,自2017年以来,双方已累计扶持培育企业精英约800名,推动产学研合作项目近百个,并通过学习交流促成合作与投资金额超10亿元,合作生态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