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广东2人1集体上榜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政务
原创2025-04-30 19:41

南都讯 记者叶孜文 通讯员岳青   4月30日,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结果正式公布,广东有两名个人、一个集体入选。他们分别是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教师龙伟杰、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冷晓琨、中国算力网青年攻关团队。

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指出,受到表彰的青年和青年集体,是新时代我国各族各界青年的杰出代表和先锋力量。他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奋力书写了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龙伟杰:与0.02毫米较劲的世界冠军

图片

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个人龙伟杰。      通讯员供图

数控铣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像手表、轮船上的螺旋桨、飞机上的发动机等,这些都由数控铣加工而成,因此数控铣被誉为“在钢铁上雕刻的艺术”。

初中毕业后,龙伟杰凭着对数控加工的浓厚兴趣,进入顺德一所中职学习数控加工专业,中职毕业后,他来到了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数控铣项目学习。由于基础薄弱,他数次参加比赛,数次倒数被刷。

在世界技能大赛的舞台上,数控铣项目一直是热门项目。参赛选手需将钢铁工件用工艺手段完成得天衣无缝,讲究结构的巧妙和加工的精度,比赛中要求选手作品的精度为0.02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四分之一。每一个动作,每一次调整,都需要极致的专注与耐心。

为了站上技能巅峰,龙伟杰刻苦磨炼基本功。他一周七天无休,累计训练超17000小时,清晨六点,别人还在熟睡,他已在车间专注画图;寒冬时节,为精准操作,他宁可双手冻红也不戴手套。他说:“代表祖国登上世界技能大赛领奖台是我的梦想,实现‘技能报国、为国争光’是我的目标。”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精湛的专业技能,龙伟杰最终在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斩获数控铣项目的金牌,实现了中国队在该项目的五连冠。对他而言,金牌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使命。他要激励更多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道路,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

冷晓琨:人形机器人行业的领跑者

图片

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个人冷晓琨。      通讯员供图

早在学生时期,冷晓琨就带领哈工大机器人登上央视春晚。2016年,他在深圳创立乐聚机器人。彼时,人形机器人领域尚属“极冷门”赛道,市场质疑声不断,但他始终坚定“让全社会共享机器人便利”的初心,咬牙忍耐“寒冬”。

打造人形机器人并非易事。冷晓琨很明白,如果连核心技术都把握不了,研发先进机器人的这条路是根本走不通的。自那时起,他便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实现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的国产化。于是,没有退路的冷晓琨毅然选择“硬着头皮上”。一方面他不断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在无数个日日夜夜带领团队扎进实验室,在试错与重振旗鼓的过程中突破自我、精进技术;另一方面,冷晓琨深知“众人拾柴火焰高”,积极联动上下游企业,带动他们从不同环节多点突破,齐心协力向“核心技术国产化”目标迈进。

2023年12月,乐聚实现重大突破,发布国内首款可跳跃、可适应多地形行走的开源鸿蒙人形机器人“夸父”,在“两会”期间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获央视报道。2025年,乐聚率先实现了100台人形机器人量产交付。今年2月,“夸父”亮相亚冬会,与火炬手进行挥手、击掌互动,为亚冬会加油助威。从2016年到2025年,十年征途,乐聚终成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化领跑者。

中国算力网青年攻关团队:年轻团队勇攀创新前沿高峰

图片

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集体中国算力网青年攻关团队。      通讯员供图

2022年,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体系成为全面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关键支点。鹏城国家实验室闻令而动、向需而行,申请并获批中央首批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专项——“中国算力网”,矢志在国际上率先建立起智能计算、超级计算与通用计算深度融合的新型算力体系。为全力突破这一原创性、前沿性技术难题,中国算力网(China Computing NET,C²NET)青年攻关团队应运而生。该团队共有156人,35周岁以下青年共128人,占82%。

聚焦国产芯片计算性能受限等挑战,该团队勇于打破科技封锁,从立项论证到加电运行,历时9个月高负荷研发工作,以“深圳速度”研制完成首个全国产E级人工智能算力平台“鹏城云脑Ⅱ”,解决了中端GPU生态的国产替代问题,蝉联9届全球高性能计算权威榜单IO500总榜冠军。在此基础上,团队研发的新一代“鹏城云脑Ⅲ”原型机实现了最新一代国产高性能AI芯片微架构优化设计和首次工程应用,在国际人工智能权威评测榜MLPerf的模型训练性能优于同规模英伟达H100系统,有望突破西方对我国高端智能算力技术的封锁,成为我国大规模智能算力集群技术“摸高点”。

为真正将科学技术与祖国建设需求紧密结合,该团队深入国家“东数西算”工程一线,在粤港澳大湾区(韶关)和成渝(成都)建设区域调度中心,与贵州、宁夏枢纽开展长距离大容量低延迟网络传输试验,有效保障北京冬奥会、文博会、亚冬会等300余次国家重大活动网络安全。“鹏城云脑”的成功经验,走出了一条可复制的全栈自主智能算力建设路线,直接支撑全国一体化算力网重大战略推进,带动相关经济效益超过110亿,多次得到国家相关部委实名感谢。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