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医院空无一人的长廊,打开病房,却进入一间桌球室,转身离开,忽然又身处监狱,放眼看去,对面竟是一间教室,一排排桌椅让人仿佛回到学生时代……这不是哪部“无限流”小说的剧情,而是东莞竖店短剧基地。南都记者了解到,去年7月开业以来,已有上百个“副本”在这里上演。
制造业打底
108个场景空间在莞拔地而起
近年来,微短剧凭借“短平快”的传播特性迅速吸引大众目光,成为风头正盛的文艺新业态。《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2024年国内短剧用户规模达5.76亿,市场规模也达到504亿元,预计2027年将突破千亿元大关 。
在迈向“千亿级”赛道的进程中,一座短剧拍摄基地在广东东莞拔地而起,喊出“横店拍横屏,竖店拍竖屏”的口号。4月29日,南都记者来到东莞“竖店”一探究竟。
走进竖店,占地8000平方米的核心拍摄区如同打开的“影视魔盒”:108个标准化场景以模块化方式分布,从总裁办公室到医院手术室,从校园天台到科幻实验室,平均每70平方米就承载一个完整叙事空间。
竖店内的“医院”场景。
“早上拍完霸道总裁追妻火葬场,下午转场就能拍仙侠虐恋,这种极致效率在竖店就可以实现。”在竖店拍摄微短剧《谷柯他的陷阱》的刘导如此说道。
微短剧《落难小千金》的导演周导算了一笔账:“在其他影视城拍现代戏要转场3个区,在竖店从办公室、豪宅到医院全在步行5分钟范围内,每天省下2小时转场时间相当于多拍20场戏。”
剧组在竖店拍摄。受访者供图
在微短剧行业,时间就是金钱。在竖店,一部微短剧平均3-5天完成拍摄,7天进入后期制作,15天全平台上线。东莞竖店短剧基地负责人欧阳杰告诉南都记者,《再见倾心》就是在竖店生产的爆款,用7天时间拍摄,单日充值破200万,单剧充值1238万。“现在7天的微短剧已经很少了,拍摄的时间越来越短,但越来越精致。去年市场上还有很多非专业剧组,但今年明显能感受到专业度的提升。”
据欧阳杰介绍,去年7月开业以来,已有上百个剧组来竖店拍摄,其中不少剧组从西安、上海专程赶来。除了场地,基地还利用东莞制造业优势,搭建起微短剧道具库、服装库,提供一站式服务。“选择落地东莞,自然是看中了这里的区位优势制造基础。”
跨界升维
“微短剧+”让线上小屏撬动线下产业
场地出租只是开始。欧阳杰表示,自己正探索打造微短剧从发行、制作再到商业变现的“全生态”模式。基地二期工程将扩容至10万㎡,除了建设更多拍摄场景,还将邀请影视公司、投资公司、播放平台入驻,延伸基地微短剧产业链。
基地二期工程。
同时,竖店短剧基地正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面对微短剧市场人才的紧缺,3月19日,基地与东莞城市学院新传媒与艺术学院达成合作,将面向表演系、网络与新媒体等专业开放编剧、导演、运营等岗位实习资源。同时,基地已组建超2万人的演员招募社群,并为素人提供免费培训,期待培养出更多“明日之星”。
事实上,微短剧行业已迈入“2.0时代”。《白皮书》指出,随着转型升级步入“深水区”,微短剧的内容精品化已成为行业共识,“微短剧+”呈现出广阔市场。
竖店拍摄场景。
2025年初,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 赋能千行百业的通知》,部署“微短剧+”六大创作计划,引导微短剧行业与其他领域或行业有机结合,实现提质升级。3月5日,2025年东莞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上提到影视产业方面,加快出台支持影视产业发展政策,大力支持和引导微短剧等新兴网络文艺形态发展。
政策的支持让欧阳杰看到“微短剧+”的无限潜力。在他看来,以红果短剧为代表的免费模式正在重塑行业生产格局,充值解锁的商业模式将逐渐削弱,而“微短剧+文旅”“微短剧+品牌”未来可期。“现在是‘带着短剧找到喜欢看的人’,算法会把短剧定向推给目标群体。东莞有这么多的工厂品牌,我们组织过几次品牌和剧组的对接会,希望用微短剧撬动品牌发展。”
文旅方面,竖店短剧基地已与东莞多地达成合作,在粤晖园建设古装场景、石龙中山路打造民国风拍摄区、西溪古村搭建年代戏……未来,“跟着微短剧游东莞”成为一种可能。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李晓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