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布局“三箭齐发”, 将智能机器人产业打造成为佛山市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和产业新支柱,支撑“再造一个新佛山”目标,4月28日,《佛山市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佛山的目标是,到2027年,智能机器人整机产值突破200亿元,智能机器人相关产业营收突破2000亿元;到2030年,智能机器人整机产值突破1000亿元,智能机器人相关营收突破5000亿元,成为大湾区智能机器人育成创新应用中心、全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和集成应用高地、全国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集聚区。
记者留意到,在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方面,方案提出要构建智能机器人“一核两翼五组团” 整体产业布局。衔接广佛“1+4”启动区、三龙湾核心区,依托佛山北滘机器人谷智造产业园产业基础和周边资源集聚优势,打造集研发创新、智能制造一体的智能机器人研发制造核。
近日,南都记者走进佛山三龙湾北滘机器人谷,探访海创大族机器人智造城。
海创大族机器人智造城。
4月16日,海创科技机器人智造城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佛山顺德区北滘镇举行。项目总投资50亿元,拟建成56万平方米的工业载体+产业物流供应链载体,将打造成为集机器人研发、智能制造等于一体的现代科创园区。
据介绍,项目一期海创大族机器人智造城以“大族机器人”(现更名为“华沿机器人”)为链主,已成功招引超过190家国内外优秀企业入驻,实现90%以上的招商率。
加上一期已经投入使用的60万平方米体量,未来整个机器人智造城规模超过百万平方米规模。
二期奠基仪式现场。
从四年前结缘三龙湾到本次再次加大投资和布局,背后的考量是什么?
“加大聚集效应,做实机器人谷。”海创大族机器人智造城总经理李凯直言,“虽然一期园区已经形成了一定聚集效应,但是我们认为还不够。要形成更大的集聚效应必须有足够的空间和聚集量,要真正打造成为国家级的机器人谷,至少还要扩大一倍规模。因此在一期良好的势头下,我们勇敢地布局第二期。”
据介绍,目前海创大族机器人智造城内实现了“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双轮驱动,基本形成了“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机器人系统集成”完整产业链布局。
“要建立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生态型园区,把北滘机器人谷国家级的牌子做实,是我们的产业抱负和理想。”李凯表示,把更多优秀企业聚集在一起,让大家抱团发展,在国内国际市场更好发展,“除了情怀,市场也是主要考量。”
海创大族机器人智造城。
人才支撑也是关键。去年,海创大族机器人智造城引入东北大学机器人学院的研究生院进驻,李凯介绍,过去一年大约有200名研究生,走进车间和实验室,与企业一起研发,用脚踏实地的实验来写论文,科研院校与产业发展双向奔赴。
不容忽视的是,佛山一直面临着高端科研人才不足的掣肘。但在李凯看来,佛山乃至整个广东有自身发展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赛道的天然优势,“机器人的‘大脑’和‘小脑’虽然暂时发展相对较慢,但我们可以让是‘手’‘脚’更强壮,致力于制造业的核心零部件,把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做好。”
今年4月最新动工的二期项目计划投资50亿,将用12个月时间完成建设工作。
项目定位为机器人智造城,工业地块围绕“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机器人系统集成”完整产业链布局,打造集机器人研发、智能制造等于一体的现代科创园区。
项目二期效果图。
在继续加强和扩大机器人产业的“聚集”效应的基础上,二期又将重点在哪些方面发力?
“补‘小脑’和‘壮腰’。”李凯打了个比方,目前包括大族机器人在内的领先机器人企业,在机器人本体制造领域已是天花板水平,“但核心零部件与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发展密切相关,这属于‘腰部’,还有控制单元属于‘小脑’,这两个部分是亟须补强的。这两大关键补强后,再加上已经拥有比较强壮的‘手’‘脚’,无论是继往还是开来,我们的机器人产业都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三龙湾是我们的‘挖井人’,吃水不忘挖井人。”回顾四年前与佛山顺德结缘,李凯感言,企业在选择新发展空间时,在德国的展会中受到三龙湾管委会的诚意邀请,来到北滘机器人谷考察后一拍即合、正式落户,“现在回头看是非常正确的,三龙湾对企业的服务非常贴心,对产业园的类型、规模和规划都有清晰定位和目标,这也倒逼我们成为‘优秀生’。”
佛山三龙湾。
在佛山三龙湾发展期间,园区还收获了一批德国朋友与合作伙伴。
2023年3月,由佛山三龙湾科技城管委会和海创大族机器人智造城共同打造的三龙湾中德产业园创新孵化基地全面开放运营。该基地面向德国智能制造中小企业,提供生产制造、研发办公、产品展示、共享仓储空间和各类生产生活服务,成为德资企业落户大湾区和佛山的首选载体之一。
今年初,随着德国AI机器人公司诺亚机器人在华首个子公司落户,三龙湾中德产业园创新孵化基地已有德利康医疗器械、施图福医疗科技、瑞博科技、广东你玩电子科技、依必安派特风机等6家德(欧)优质企业落户。
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本土企业与德国企业合作伙伴之间的双向赋能。
“尤其是这些德国行业龙头企业的工匠精神、技术和服务理念值得敬佩。我们要做标杆就要向标杆学习,这一点非常感谢三龙湾。”李凯说。
采写:南都记者 路漫漫 王倩 实习生 赵孟佳
摄影:南都记者 郑俊彬(部分图片受访者供图)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再造一个新佛山,三龙湾“开局即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