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提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惠州这一古巷出圈!基层治理有妙招

南方都市报APP • 惠州大件事
原创2025-05-03 11:23
图片

祝屋巷位于惠州市惠城区江南街道,因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祝枝山而得名,坐拥千年人文底蕴,毗邻5A级景区惠州西湖。曾几何时,这条肩负历史文脉传承与旅游街区发展双重使命的街巷,面临着环境杂乱、社区治理复杂等诸多挑战。

如今,祝屋巷积极探索“三个一”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条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新路径,成为惠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示范样板,有效破解治理难题,为街区品质提升营造了良好环境。祝屋巷不仅成为“网红打卡点”,2025年春节期间迎来客流高峰,接待游客超38万人次,并在今年3月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印证了传统街区通过治理创新实现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交融共生的可行路径。

图片

创新

多元协同治理推动文旅街区焕新升级

作为老城区核心区域,江南街道面临老旧小区密集、弱势群体基数大等治理难题,城市管理与社区治理工作千头万绪。其中,又以祝屋巷社区为典型代表,呈现出“三多三少(弱势群体多、个体企业多、老旧小区多,服务力量少、公共资源少、活动空间少)”的复杂特征。

图片

祝屋巷肩负历史文脉传承与旅游街区发展双重使命,面临环境杂乱、社区治理复杂等诸多挑战。

祝屋巷社区面积为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959户共10550人,60岁以上老人约2000人,低保、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383人,个体工商户292家,无物业老旧小区19个,社区工作人员仅有10名。此外,祝屋巷社区不少老旧小区长期处于“无物业”管理状态,公共环境维护、设施修缮、安全保障等工作推进难度大,社区治理困境愈发凸显。

时间倒回2020年祝屋巷文旅街区项目改造初期,投资方、商户、居民三方诉求交织碰撞,街巷更新存在一定的难度与压力。江南街道党工委成立祝屋巷文创街联合党支部,将辖区内30多名街区企业、商铺、居民党员拧成“一股绳”,破解街巷改造堵点。有业主无偿腾出200余平方米临街商铺,免费为改造工作专班提供办公用房。

与此同时,党支部牵头成立自治自管组织——祝屋巷文旅协会,创新统一商户管理、统一对外宣传、统一提供服务,带动群众自治。

“文旅街区并不是由政府统一收购改造的,而是通过政企民多方协同推进。”祝屋巷社区党委副书记杨惠萍介绍,祝屋巷文旅街区探索出了一条多元主体参与的“微改造”特色路径:政府主要负责公共设施与公共空间的整体规划和打造;居民则自主改造自有房屋用于出租,盘活闲置资源;部分大型企业通过收购房屋,进行统一管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种模式既保障了街区整体风貌的协调,又充分发挥了市场活力,各方优势互补,推动文旅街区焕新升级。

图片

祝屋巷文旅街区

如今走进祝屋巷文旅街区,干净整洁的街道两旁,特色店铺林立,商铺门前的“党员示范店”牌匾格外醒目。党员商户带头亮身份、践承诺,商家诚信经营,社区治理和谐有序。目前,街区打造了22家“党员示范店”“党群连心店”,为游客提供急救药箱、wifi、茶水、食品加热等暖心服务。

图片

亮点

推选巷长、楼栋长

激发市民治理热情

“祝屋巷社区中,文旅街区整体呈‘一街十巷’格局,不同于传统小区配备了成熟的物业管理体系及成立业委会,这里街巷纵横、业态多元,在社区治理层面有更为复杂的挑战。”杨惠萍介绍,正是基于这一情况,社区通过“一体化”联动机制,提升社区服务的品质效能。同时,社区还建立了党员“巷长制”,成立楼栋长服务队,推选热心党员、居民为巷长、楼栋长,化身“行走的调解员、办事员、宣传员”,走街串巷收集民意、化解矛盾。

“街坊们遇到下水道堵塞、邻里纠纷,直接找我这个‘移动服务台’,小事不出巷就能解决!”退休党员卢耀海笑着说道。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已在祝屋巷生活三十余载。过去,他从未想过祝屋巷会在短短几年间成为“网红打卡点”。更令他惊喜的是,古稀之年的自己,竟成为祝屋四巷的“大家长”——巷长。

除了设立巷长,祝屋巷社区还在无物业老旧小区设立自管小组,扩充治理力量,实现服务提质。“过去小区没物业,垃圾乱堆没人管,现在自管小组带着大家定规矩、解难题,环境焕然一新!”祝屋巷社区移民办宿舍小区的居民陈阿姨说。自从成立自管小组、制定章程后,小区环境整洁了,大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提升了。自管小组还将小区停车费作为集体资金,截至目前实现费用结余13681.87元,将用于小区的保安保洁、停车管理、绿化养护、公用设施维修等服务。

据了解,祝屋巷社区的改造实现零上访、零投诉、零攀比、零争吵的“四零”目标,居住环境和营商环境显著提升。

图片

目标

打造全龄友好未来社区

破解长效运营难题

在持续提升治理效能的进程中,祝屋巷社区还在不断创新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样化的生活服务。

去年10月,祝屋巷社区确定为惠州首批未来社区试点之一,以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打造一条美好生活街区,建设“老有所养、幼有所乐、邻里和睦”的全龄友好未来社区。今年3月,未来社区迎来了全新变化,各项设施项目启用,为社区“一老一小”打造温馨港湾,并为青年群体提供了广阔发展天地,以焕然一新的面貌,为城市社区治理提供创新样本。

图片

祝屋巷党群服务中心

江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三个一”治理模式通过强化党建引领一核心、建立“一体化”联动机制、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有效解决了祝屋巷社区服务力量少、活动空间少、矛盾突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江南街道在建设未来社区的过程中,也进一步丰富了“三个一”治理模式的内涵。

接下来,为破解未来社区可持续运营难题,江南街道在政社联动方面,加强与教育、卫健、司法等部门对接,争取资金资源和志愿者下沉;在人才培育方面,培育孵化社会组织,壮大社会工作者队伍,为群众提供更暖心、贴心服务;在增资创收方面,引入社区合伙人,利用公共空间发展托育、养老产业,社商联动丰富服务场景,增加社区经营性收入。  

微评

从“无人管”到“共同治”

创新治理激活古街内生动力

祝屋巷的蝶变之路,为破解老旧社区治理难题提供了鲜活样本。面对“三多三少”困局,其以党建为纽带构建多元共治生态,展现了基层治理的巧思。其以“微改造”缝合历史文脉与现代需求,让居民在熟悉的老街巷中享受现代化便利,也让游客沉浸于“古韵新生”的独特体验。从“无人管”到“共同治”,从“脏乱巷”到“网红街”,江南街道祝屋巷用“三个一”治理模式证明:基层治理不是简单的资源堆砌,而是通过创新激活内生动力。  


统筹:刘辉龙 董淑云

采写:南都记者 李晓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