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国滥施关税带来的冲击,广东以实际行动强势应对。近日,南都、N视频推出“关税冲击下的广东突围”专题报道,深度走访记录广东各行各业充分研判、科学谋划、主动调整,借助广交会等平台,于市场变局中开产业新局的探索实践。
美国关税政策变化冲击波及很多广东外贸企业,客户暂停甚至取消订单的现象很常见,企业必须及时作出应对。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两个方向突围。
一是通过寻找新的市场缓解关税冲击。目前情况下,美国市场难免受到影响,而这种影响会持续多久,接下来会不会出现转折,都充满不确定性。站在企业角度,对于美国市场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必须想方设法开拓新市场。有的企业选择放弃美国市场,有的企业调整经营策略,无论选择何种方式应对,调整的敏感性,反应的速度如何,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企业的发展。
以竹编家居产品为例,美国政府推出新关税政策后,广东有的竹编企业开始转向欧洲市场,因为“欧洲市场对环保、手工艺品的偏好,与竹编产品的天然属性高度契合” 。报道提到的佛山一家家具企业,据其负责人的说法,以前是100%内销,现在是内销占60%,外销占40%,所以单靠内销也可以生存。尤其是美国订单在该公司的外销收入中仅占4%至5%,对其影响并不大。还有的企业,前些年就已经努力开拓国内市场,所以在关税冲击下,还能从容应对。
在外贸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开拓国内市场是必然选择。从企业经营角度,过度依赖单一市场风险很大,哪怕没有关税冲击,也可能因为其他突发因素导致市场被侵蚀。多元化的市场布局能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在任何时候都是如此。
二是苦练内功,提高市场竞争力。一方面是在产品上下功夫,只要产品品质过硬,就不怕被替代。以玩具产业为例,美国市场销售的玩具大约80%是在中国制造的。南都报道提到,在全球市场上,我国玩具产业已形成成熟、高效的供应链,短时间内无法被替代。
另一方面是调整供应链。事实上,在应对外部风险方面,近年很多广东外贸企业一直都在探索,比如有企业积极布局海外生产基地,多种渠道降低关税影响。虽然近来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范围扩大,但对各个国家无差别地征收高关税肯定不可持续,企业在产业布局上实施多元化,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前些年不少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布局,还有企业探索海外并购,比如中国LED行业龙头企业、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期收购了美国本土LED企业Trans-Lux,可实现本土化生产和分销,就有助于规避关税影响。还有的照明企业将重心放在C端市场,通过直销模式来掌握产品定价权,即便在关税冲击之下,也能将成本转嫁给美国消费者。
梳理报道不难看出,此次关税冲击的一个特殊背景在于,经过前些年的贸易战,不少企业已经适应了这种不稳定的外贸环境,及早积极布局,无论是自身的工具箱还是心态方面,都做足了准备。习惯在压力下成长,增强了广东外贸企业的韧性,这是广东外贸持续发展壮大的最大底气,期待广东外贸企业在这一轮的关税冲击之下收获新的成长。
编辑:何起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