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圳球房到克鲁斯堡之巅 赵心童创历史后要“坚持初心”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5-05-06 18:11

2025年5月6日,在英国谢菲尔德克鲁斯堡剧院内,斯诺克世锦赛决赛的灯光聚焦在一张球台前。当28岁的赵心童俯身击出最后一颗黑球,比分定格在18:12的瞬间,见证了斯诺克百年风云的殿堂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这座奖杯的重量,承载着中国斯诺克二十年的集体跋涉。从丁俊晖在2005年首次赢得职业赛冠军,到如今以赵心童为代表的年轻选手崭露头角,年轻的一代已接过接力棒,开启斯诺克运动新的“中国时刻”。

图片


天才少年的涅槃之路:从深圳球房到克鲁斯堡之巅

故事始于深圳宝安的一间球房。在球杆与台球的碰撞声中,10岁的赵心童种下了斯诺克火种。身位医务工作者的父母也尊重孩子的兴趣,为他改造家中房间为专属球房,聘请职业教练……赵心童曾在纪录片中说,十分庆幸有父母支持,认为自己是“斯诺克坛里最幸福的小孩”。

2010年,13岁的赵心童以单杆143分横扫深圳公开赛,少年锋芒初露,被圈内人誉为“天才少年”。但职业赛场的淬炼远比少年球房严酷,2015年业余世锦赛决赛,赵心童本以6比8不敌印度选手阿德瓦尼,虽因冠军放弃职业资格而戏剧性递补晋级,但也见识到了职业赛场的竞争。初登职业巡回赛的两年间,他尝尽屡战屡败的苦涩,2018年更因战绩不佳首次遭遇降级。但转机出现在一个月的Q School(职业资格赛)他以场均单杆破百的表现强势回归,并在同年中国锦标赛力克马克·威廉姆斯闯入四强,完成从“天才”到战术型球员的蝶变。更在2021年有所突破,夺得英国锦标赛冠军,成为其生涯首项三大赛锦标;2022年,他再夺得德国大师赛冠军,成为史上第3位在排名赛事决赛“Whitewash”对手的球手。

命运的转折总伴随暗涌。2023年赵心童的职业生涯几近崩塌。在禁赛期的至暗时光间,他自费去英国找职业球员训练,2024年9月结束禁赛后,他开始以业余选手身份参加欧洲Q-Tour赛事。在这个职业资格赛的次级赛事中,赵心童高歌猛进,连夺四站冠军,也为他赢回职业赛“入场券”。他以登顶Q-Tour年终排名第一的成绩,被一众斯诺克选手、爱好者们称为“最可怕的业余球手”。

中国斯诺克历史性突破:丁俊晖一路共“童”成长

本届世锦赛的征程,成为他涅槃的实证场。半决赛对阵偶像奥沙利文时,几乎成了赵心童的个人秀场。在8局比赛中,他不仅轰出了112、115两杆破百佳绩,还一波摧枯拉朽的8连胜,将大比分一举拉开至12比4,为半决赛奠定了胜局基调。5月3日赵心童乘胜追击,连下三城,最终以17比7的总比分锁定胜局,晋级决赛。赛后,奥沙利文谈到了自己与赵心童这样亦师亦友的关系,“我们的关系非常好,我总是在尽我所能地帮助他……如果他能够最终夺冠那简直是太棒了,如果他做到了这一点,那么他将成为超级巨星,这对于中国斯诺克来说非常重要。”决赛中,赵心童没有辜负对手的期待,面对威廉姆斯连追四局的绝地反扑,最终以单杆87分锁定胜局。

“很高兴地看到,当年我踏碎的门槛,如今已成为大家的跑道。”看着赵心童捧起世锦赛冠军奖杯,丁俊晖第一时间送上祝福。斯诺克曾是英国俱乐部的贵族消遣,讲究礼仪、传统,甚至带着几分刻板。丁俊晖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这项运动的“文化垄断”。2016年,丁俊晖打进过世锦赛决赛,最终14比18不敌塞尔比,那次是中国选手离世锦赛最近的一次。之后,丁俊晖被问到过很多次,没能捧起世锦赛冠军奖杯遗憾,9年后,赵心童给出了答案。5月6日凌晨,2025斯诺克世锦赛决赛,中国选手赵心童18比12战胜马克·威廉姆斯夺冠,成为中国首位、也是亚洲首位世锦赛冠军,创造了斯诺克运动的历史。

图片

丁俊晖和赵心童的羁绊不只是在台桌上,其实早在2015年“CCTV记录”做了一期关于中国斯诺克球员的节目叫《成为丁俊晖》,当时还在位于北京的世界斯诺克学院中学习的赵心童是第一个亮相的球员。当时的徐鑫健教练就断言,赵心童将来是可以打到顶尖的球员。在克鲁斯堡剧院,赵心童兑现了自己的天赋。

世锦赛夺冠后,赵心童面对镜头有点害羞,“我不知道说什么,太紧张了。马克威廉姆斯是一个强大的对手,他给我制造了很大的困难。谢谢所有人,我现在心情很激动。”提及如何庆祝,赵心童坦言“会好好喝一杯,庆祝一番。”颁奖礼上,赵心童邀请女朋友和经纪人一起登台合影。赵心童夺冠后发文:坚持初心。

从宝安出发,惊艳世界 赵心童刷新宝安竞技体育新高度

据了解,本届斯诺克世锦赛,赵心童刷新了宝安选手在竞技体育顶级赛场上中的高度。他是继林高远后,第二位在世界锦标赛登顶的宝安运动员,他们的成功将激励更多的宝安少年走向世界舞台。

从个体突破到系统建构,宝安体育的进阶之路,折射着现代城市体育发展的典型路径。这里有即将崛起的冰雪文旅城,有承办世锦赛的智慧化体育场馆,更有“四免政策”与“万人公益培训”织就的普惠网络;高端赛事月月上演,林丹等明星俱乐部落地生根;全区9088片体育场地、675.69万平方米运动空间或许正孵化着下一个赵心童,印证着"赛事经济-产业培育-人才储备"的良性循环。

当黄博凯在巴黎刷新撑杆跳高亚洲排名,当曾蕊带着宝安体校传授的起跳技术站上奥运赛场,这些具象化的突破背后,是社区体育公园晨练的人群,是学校体育课标配的专业教练,是宝安区持续上新的体育赛事。或许正是这些扎根日常的体育基因,托举起竞技场上的高光时刻。

采写:南都记者 潘莹瑜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