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信系统将组建农商联合银行,去年来超十名高管“落马”

南方都市报APP • 湾财社
原创2025-05-06 17:07
图片

广东农信系统透露改革新方向。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下称“广东省联社”)日前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2025年突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积极推动改制组建农商联合银行工作。

近年,在因地制宜、一省一策原则指引下,各地省联社改制加速推进。随着深圳农商行、广州农商行、东莞农商行、顺德农商行、南海农商行等接连脱离广东省联社管理,划归地方,广东逐渐形成了“1+7”的广东农合机构市场体系。当前,这个“1”的改制方向被确定为“农商联合银行”。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广东农信系统目前改革与化险并进。2024年,广东省联社组织开展了“抓头雁、强纪律、树清风”专项行动。去年来,广东农信系统已至少有16名高管“落马”。

组建农商联合银行

“1+N”农合机构体系成型

近日,广东省联社披露了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全省81家农商行(不含深圳,下同)财务收入1605.6亿元,账面利润248.7亿元,同比分别下滑3.6%、14.7%,财务收入、账面利润均连续两年下滑。

图片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记者注意到,广东省联社在年报中提出了六项2025年度发展计划,第四项为“攻坚克难,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型改革”。其中强调,2025年突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积极推动改制组建农商联合银行工作。这是广东省联社首次在官方口径中提及将组建农商联合银行。

近年,随着全国各地绝大多数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省联社的 “行政化”管理与农商行“商业化”逐渐出现错位。在因地制宜、一省一策原则指引下,各地省联社掀起新一轮体制机制改革。

2021年以来,珠海农商行、东莞农商行、普宁农商行、顺德农商行、南海农商行等纷纷宣布脱离广东省联社系统,管理权移交至地方政府。加上此前已“独立”的深圳农商行、广州农商行,广东逐渐形成了“1+7”适度管理竞争的农合机构市场体系,这被外界称为省联社改革的“广东模式”。

目前,“广东模式”中的“1”将进一步加入“农商联合银行”改制。从近年改革经验看,农商联合银行模式保持省、县两级法人地位不变,改革成本相对较低,且联合银行可拓宽省联社业务范围,新增牌照资质等,成为了多地省联社改制的选择。

2022年4月,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挂牌成立,是最早成立的农商联合银行。随后,广西、四川、山西三地省农商联合银行获批开业,江西、湖北、贵州、江苏等同样提出将省联社改制为农商联合银行。辽宁、海南、内蒙古等地则选择组建省级农商行。

根据出资方不同,农商联合银行可分为“下参上”和“上参下”模式。“下参上”模式即联合银行由省内农信机构共同出资设立,目前仅浙江采取“下参上”模式;“上参下”模式即农商联合银行以省内财政、国企为主出资设立,四川、广西与山西采取了此模式。广东农商联合银行将采取何种模式设立,当前暂未有明确信息。

改革与化险并进

去年来系统内16名高管“落马”

除了独特改革模式,去年来,广东农信系统高管接连被查持续引发外界关注。

据南都·湾财社统计,2024年,广东农信系统至少有12名高管“落马”。2025年,广东农信系统反腐脚步并未停歇,今年来至少已有4名高管被调查,包括广东省联社原云浮办事处党组书记、主任余小力,广东省联社原河源办事处党组书记、主任邓让兴,雷州农商行董事长万波、原行长李忠。

广东省联社在年报中指出,2024年组织开展“抓头雁、强纪律、树清风”专项行动,紧盯农商行党委“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政治站位不高、大局意识不强、作风不实、执行不力、违纪违法易发多发等方面突出问题,集中开展专项行动,深挖坏账隐藏的坏人、严惩不良资产背后的不良分子。

“一体化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广东省联社在2025年度发展计划中提到。

此外,广东省联社表示,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强化对机构“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其提到,严肃追责问责相关违规高管人员,2024年实施问责项目21个,涉及19家机构。

据年报披露,2024年广东金融监管局通过召开监管会谈会议、现场检查等方式,对广东省联社进一步强化风险防控、加快处置重点地区重点机构风险、完善高管管理、优化行业服务、强化党的领导和内部治理等提出相应的监管意见。广东省联社表示,监管机构2024年度提出的监管意见整改率约为81%。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黄顺威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