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践行“大保险观”,众惠相互2024年实现业绩高质增长

南方都市报APP • 大钱进
原创2025-05-06 18:38

近日,国内首家全国性相互保险组织——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简称“众惠相互”)发布2024年全年业绩报告。据报告显示,该公司2024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308481万元,其中健康险保费收入296601万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26.81%,实现了业务规模的稳步增长,承保及投资双线盈利,业务结构与品质整体向好。同时,作为“会员制”相互保险机构,截至2024年底,众惠相互会员人数已超362万名,在运营的会员互助类项目超10个,覆盖人群超百万人次,在服务实体经济、保障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充分展示了一家具有普惠基因的特色险企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相互保险属性:深度融合“大保险观”,践行监管差异化发展导向

保险是现代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在强化风险保障、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行业优势。2024年监管多次发文倡导,要树立大保险观,找准定位,坚持正确经营观等,转变发展模式,向价值效益导向转型。

在监管部门“构建多层次保险市场体系”的指引下,众惠相互着眼于监管对于相互保险的定位,将相互机制优势转化为服务社会的效能,坚持走“差异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路径,整体经营稳中有进。在业务策略上,众惠相互围绕短期健康险,打造“护城河”,扎实专注于百万医疗险、重疾险等商业健康险领域,服务大众用户。尤其是在带病体保险方面,累计上线产品超30款,其三高百万医疗、肾病、乙肝、母婴、老年人等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口碑,为会员带来可信赖、高品质、全流程的医疗健康保障服务。

相互保险在国内开始试点时,监管就明确提出“补短板、填空白,发挥互助共济、风险保障程度高的特点,集中发展人民群众亟需的保障类险种”的要求,众惠相互坚守初心,坚定聚焦于垂直领域、特定人群的特定医疗健康保障,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差异化的健康保障需求。目前,在运营的会员互助类项目,覆盖超100万人次,包括“一老一小”、带病慢病、新市民、工会职工等群体,形成了具有相互制特色的产品矩阵,生动展示了“大保险观”在保障社会民生层面的实践。

例如,众惠相互与广西总工会定制“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延伸补充医保保障服务内容,为广大职工本人提供医保外自费医疗保障,以互助统筹方式进一步提升保障能力,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目前,已累计保障8670家企事业单位,服务职工60.28万人次,3年平均获赔率超95%,3年平均赔付率稳定在90%以上,让普惠保险真正惠之于民。

在监管部门“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的号召下,公司正以“小而美、专而精”的姿态,在健康中国、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国家战略中找准定位,用相互制的独特优势,为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层次保障体系贡献力量。 

普惠保险与社会价值:科技赋能精准触达,服务国家战略大局

作为普惠金融的积极践行者,众惠相互深入贯彻《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将“让人民群众买得到、买得起、赔得满意”作为产品设计核心,通过科技赋能突破传统保险的服务边界,展现社会担当。

作为具有普惠属性的相互保险机构,众惠相互坚持以技术推动创新,持续聚焦统服务较难触达和相对薄弱的保障领域,提升保险服务的可及性、可负担性和可保障性,发挥好保险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提供更可得、更温暖的普惠保险服务。

以产品创新为例,众惠相互深耕商业健康保险领域,尤其在特定人群风险保障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模式。针对我国1.3亿慢性肾脏病患者“治疗费用高、保障缺口大”的痛点,公司陆续开发相关产品16种,打造国内最全肾病保险产品矩阵,CKD1-5期患者均有对应可投保场景,已承保超10万人。同时,构建“保险+健康管理”闭环,搭建智能监测平台,提供科学健康管理,帮助30%的参保人延缓病情进展,推动慢性肾病从被动治疗向主动防控转型,为三医联动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

在新市民服务中,“深圳众惠保”项目已持续运营8期,参保新市民人数超20万人次,包括快递员、外卖员等灵活就业者,赔付案例覆盖从出生不足1岁的婴儿到百岁高龄老人,提升弱势群体保障覆盖面,真正实现“普惠无死角”。

科技是普惠保险的“翅膀”。近年来,众惠相互持续加大投入,不断拓宽普惠金融的边界,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为更多人群提供便捷、高效的保险服务。2024年,公司科技投入同比增长210%,技术人员占比近50%,成功上线了一系列数字化项目,包括数据仓库、产品工厂、AI机器人等,为公司业务发展和服务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理赔智能化服务上,公司通过自研模式打造了集成化的风控平台——“智惠赔”,依托“机器学习模型/大数据算法+智能规则引擎”组合拳,提升互联网健康险理赔效率。目前,线上化率达92.3%,单证齐全1日结案率99%,最快结案时效3秒,理赔效率处于行业较高水平。2024年,服务会员337万人次,赔付件数6.6万件,会员满意度超96%。

同时,针对老年人群,公司提供大字版的服务界面和语音导航功能,客服系统添加“老年人服务标签”,自动识别60岁以上老人并自动匹配专属人工座席,通过一系列适老化功能改造,以科技赋能普惠金融发展。 

业绩稳健与可持续发展:夯实稳健经营根基,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高质量发展无疑是近年来保险业关注度最高的话题之一。202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国十条”),进一步明确了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方向,提出了新的功能与定位要求。

众惠相互在复杂市场环境中交出亮眼答卷。从业绩表现来看,2024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308481万元,其中健康险保费收入296601万元,占比超96%。作为健康险业务占比较高的公司,公司承保盈利持续稳定,业务结构与品质整体向好,已3度实现盈利,进入持续盈利的上升通道,彰显出特色险企的高质量成长性。

在特色经营上,众惠相互加快扩大相互特色业务规模,在激烈竞争中找到新的业务蓝海,获得新的业务空间,已成为拉动业务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其中,自营业务占比已近50%,具有相互属性的业务也在逐步放大。

在业务结构优化上,公司聚焦保险年轻化趋势,精准识别年轻用户实际需求,以其感兴趣的方式呈现,让对的保险找到对的人。据统计,依托互联网技术的推进,30岁以下年轻客户占比达40%,形成了“年轻化、高黏性”的会员结构。

在风险管理方面,众惠相互2024年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26.81%,在业务稳步增长的前提下,通过苦练内功,保持较高偿付能力水平;最新风险综合评级为BB级,年度保险公司法人机构经营评价结果获评A类,处于行业较好水平。综合来看,公司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成效显著,经营稳健,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首单相互产品落地到服务三百万会员,从填补空白到科技赋能理赔“秒级响应”,众惠相互的2024年,是相互制与监管导向同频共振、普惠保险与科技力量深度融合,取得重要成果的一年。面向未来,众惠相互将更加明确“专精特新”发展路径,即“专”注健康险细分领域,深耕肾病、乙肝等专病保险;“精”耕数字化运营,提升会员服务质量;“特”显相互制特色,坚守普惠理念,持续优化产品;“新”兴科技赋能,加大AI研发应用,打造“智慧相互”生态。

正如众惠相互董事长李静所言:“相互保险的价值,在于让老百姓获得可及性、可负担性、保障性、可持续性的普惠保险服务。”站在新起点,众惠相互会继续以监管政策为罗盘,以会员需求为坐标,在普惠金融的征途上书写相互保险的时代答卷,为构建“覆盖全民、科技赋能、共建共享”的现代保险体系贡献独特力量。

来源:众惠相互


推广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