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基金百亿基金经理范琨因休产假离任,公司投研体系引关注

南方都市报APP • 湾财社
原创2025-05-06 20:05
图片

4月30日,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通基金”)发布公告称,基金经理范琨因休产假离任,其管理的融通内需驱动混合、融通成长30灵活配置混合、融通增强收益债券、融通慧心混合等4只基金均由其他基金经理接任。公告强调,相关变更手续已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并符合监管要求。作为管理规模曾超百亿的明星基金经理,范琨的离任引发市场对融通基金投研体系稳定性的高度关注。

据悉,范琨离任后,其管理的产品将由刘安坤、王超、李文海及任涛等基金经理接任。其中,融通内需驱动混合由刘安坤单独管理,融通增强收益债券由王超与刘安坤共同管理,融通慧心混合则由任涛接棒。融通基金表示,新任基金经理均具备丰富的投资经验,公司将确保投资策略的平稳过渡。

范琨的进阶之路:从化工研究员到百亿基金经理

公开资料显示,范琨的教育背景横跨理工与金融,为湖南大学化学工程学士、复旦大学金融学硕士,拥有12年证券及基金行业从业经验。她于2012年7月加入融通基金,历任融通基金化工行业研究员、周期行业研究组组长、研究部副总监,2016年,范琨首次担任基金经理,管理“融通中国风1号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随后接手“融通新区域新经济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Wind数据显示,2020年2月,范琨接管“融通内需驱动A/B”,开启其职业高光时刻。截至2025年4月30日卸任,该基金任职回报率达99.77%,年化回报率14.13%,显著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及同类基金平均水平。此外,她管理的“融通成长30灵活配置混合A”“融通增强收益债券A”等产品年化回报率分别达5.19%、4.20%,业绩表现稳健。2023年三季度末,范琨在管规模达109.39亿元,跻身“百亿基金经理”行列。

然而,近一年其业绩表现承压。融通内需驱动A/B在2024年亏损6.07%,2025年一季度单位净值进一步下跌3.76%,导致规模从2023年末的37.78亿元缩水至2025年一季度末的8.46亿元。范琨的投资风格以“绝对收益导向、高换手率、全行业轮动”著称,其管理的基金股票仓位常年在80%以上,持股集中度较低(前十大重仓股占比约50%),通过动态调整行业配置控制回撤。但这一策略在2024年以来的震荡市中未能延续超额收益。

去年6月起已分阶段卸任核心产品、引入基金经理共管

值得注意的是,范琨的卸任并非突发变动,而是经历了长达11个月的系统性交接。2024年6月21日,范琨正式卸任融通明锐A及融通明锐C,由刘安坤接任管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卸任公告首次使用“内部调整”作为原因表述,引发市场对其离职动向的猜测。

2024年9月30日,融通增强收益债券引入固收总监王超共同管理。该基金原为范琨与李冠頔共同管理的“固收+”产品,2024年中期规模为22.17亿元,机构持有比例达58%。王超的加入被视为对该基金风险控制的强化——其管理的同类产品近三年年化波动率仅2.1%,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2024年10月17日,融通成长30灵活配置混合增聘李文海为基金经理。李文海作为清华大学理学硕士背景的新生代基金经理,此前在融通基金担任高端制造行业研究员超6年,擅长科技成长板块投资。数据显示,该基金在范琨单独管理期间(2021年7月-2024年10月)A类份额累计回报率达42.7%,此次交接延续了“老将带新锐”的梯队培养模式。

2024年11月28日,范琨再次为融通内需驱动混合引入刘安坤共同管理。作为范琨的代表作,该基金在其单独管理期间(2020年2月-2024年11月)A类份额累计回报达99.77%,年化回报超18%。刘安坤同期管理的融通跨界成长基金任职回报率达57.3%,两者形成消费+科技的双引擎管理架构。

融通基金在公告中强调,刘安坤的投资理念与范琨有一定延续性,例如均注重风险收益比和行业均衡配置。此外,固收老将王超(现任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及新能源领域专家任涛的加入,有望为相关产品注入新动能。

融通基金一季度末规模超3200亿元,公司投研体系引关注

公开信息显示,融通基金于2001年5月在深圳成立,注册资本1.25亿元,是国内第二批、全国第十三家成立的基金公司。作为大中型合资基金公司,融通基金股东分别为诚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持股60%)与日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40%),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下属的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融通基金资产管理规模首次突破3200亿元,达3243亿元。其中,该公司公募管理规模达1483亿元,专户规模1760亿元,较2022年一季度末合计增加915亿元。

据悉,近年来,融通基金围绕“服务国有资本运营”战略,发力央企主题产品。截至2025年3月,公司持有国央企股票及债券规模分别达160亿元、2366亿元,并发行融通中证诚通央企红利ETF等多只指数产品。此外,该公司整体业绩表现分化,Wind数据显示,融通基金近三年平均复权净值增长率为-14.4%,但范琨管理的产品同期回报率达15.77%,显著优于公司平均水平。

范琨的离任引发市场对融通基金产品稳定性的关注。截至2025年一季度,其代表作融通内需驱动混合净资产规模较2023年末的32.95亿元骤降至13.62亿元,份额缩水42.77%。

需要注意的是,明星基金经理的变动往往伴随资金赎回压力。在业内人士看来,如何通过投研团队协作维持投资者信心,将是融通基金未来的关键挑战。当前,公募行业正从“明星依赖”转向团队化运作。2025年以来,多家头部公司通过推行“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降低单一经理变动的影响。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融通基金董事长张威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公司重视投研核心能力建设,摒弃明星基金经理现象,强化“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打造多层次的投研梯队。未来,融通基金能否凭借央企主题的差异化布局及投研体系升级巩固市场地位,值得市场持续关注。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罗曼瑜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