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南都记者获悉,近期傲鲨智能连续完成两轮融资,由彬复资本领投,老股东国仪资本持续加码跟投。据了解,本轮融资将重点用于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产品线拓展、助力核心技术升级及全球化产业落地,进一步巩固其在工业与消费级市场的双轨竞争力。
从“钢铁战衣”到“科技潮品”
公开资料显示,傲鲨智能创立于2018年,总部位于上海,是一家专注于外骨骼机器人研发与产业化的外骨骼机器人技术平台公司,产品线覆盖上肢、腰部、下肢及全身外骨骼,已通过ISO9001、欧盟CE认证。此前,傲鲨智能旗下多款外骨骼机器人“本色出演”电影《流浪地球2》、参与2023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物流保障。目前,相关产品已在装备制造、航空物流、能源、矿山、文旅、养老等场景落地,并先后进入德国、加拿大、阿联酋、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众多海外国家与地区,逐步提升全球市场应用量。
傲鲨智能旗下外骨骼机器人参加展会。
此前,傲鲨智能已获得多家基金投资。2019年2月,傲鲨智能获明势资本、险峰K2VC的数百万元人民币天使轮投资;2020年11月,傲鲨智能获九合创投、英诺天使基金、明势资本数千万元人民币的pre-A轮投资;2023年8月,傲鲨智能完成了由国仪资本投出的未披露具体金额的A轮融资;2024年7月,傲鲨智能完成了由敦鸿资产领投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
在应用场景方面,目前傲鲨智能产品已覆盖汽车制造、航空地服、矿山、物流等工业场景,并在德国、美国、东南亚等17个国家建立销售网络。消费级市场方面,公司通过与景区、康养机构合作(如梵净山、武夷山“登山外骨骼”案例),探索户外助力和居家养老新场景。
傲鲨智能创始人徐振华表示,今年傲鲨智能开启消费场景应用元年,即将发布多款消费级个人外骨骼机器人将让外骨骼不再是“钢铁战衣”的科幻想象,而是变为大众消费的“科技潮品”。徐振华认为,未来五年外骨骼有望像智能手机一样成为人类能力的自然延伸。
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将于今年7月发布
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健康消费、户外装备消费需求升级及智能穿戴设备普及,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今年五一期间多款外骨骼机器人在登山景区爆火。据相关行业报告预测,2030年全球外骨骼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美元,其中消费级场景占比持续提升。傲鲨智能凭借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和精准的市场定位,目前已与多家国际知名品牌达成战略合作,产品落地北美、欧洲、亚洲等多个地区,展现出强劲的商业化能力。
南都记者了解获悉,目前傲鲨智能研发的多款新品“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产品已逐步进入试制与量产关键阶段,能加速傲鲨启元TR01人形复合机器人通过AI优化复杂环境任务执行。据悉,启元TR01系傲鲨在2024年7月全球首发的人形外骨骼复合机器人,重120公斤,综合负载能力可达40公斤。
另外,即将发布的“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搭载了搭载AI大模型训练能力,能支持实时数据交互与个性化学习。同时,傲鲨智能还计划推出融合神经信号识别的下一代产品,开启脑机接口预研、提升人机协同精准度。南都记者了解到,新品“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将于今年7月底在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
彬复资本创始合伙人陈宇提到,在AI大模型与具身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产业周期中,外骨骼设备正经历从"功能型辅具"向"智能体终端"的关键跃迁。傲鲨智能通过构建"仿真数据+强化学习算法"的技术闭环,已率先实现外骨骼产品在动态环境感知、人体意图识别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人机协同效率较工业场景传统设备提升37%,这为打开物流搬运、户外运动等万亿级民生市场提供了技术可行性。相较于尚处实验室阶段的通用人形机器人,外骨骼产品在工业场景中已实现数万台级的规模化部署,这种真实场景的持续数据回流,使其在具身智能模型迭代方面具备独特优势。
陈宇还提到,傲鲨智能在保持运动控制模块军用级可靠性的同时,已通过自研定制化伺服系统等垂直整合将消费级产品BOM(物料清单)成本压缩至业界平均水平60%以下,在工程化能力上具备战略价值。因此智能外骨骼也将遵循从军用到工业再到消费的渗透路径,最终成为AI技术普惠人类的核心载体。“本轮融资将重点支持傲鲨智能在具身智能操作系统、分布式驱动系统等底层技术域的持续突破,加速构建‘硬件入口-场景数据-智能进化’的商业飞轮。”陈宇称。
采写:南都记者 林文琪
编辑:甄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