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生活化,传统焕新生!黄埔街第二届“巧艺手工季”落幕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娱
原创2025-05-08 22:05

南都讯 记者钟欣 4月30日至5月2日,广州市黄埔区黄埔街第二届“巧艺手工季”以“指尖上的绝活儿”为主题,在黄埔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指导下,通过“非遗体验+创意市集+就业赋能”的多元模式,将千年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场景,吸引数千市民沉浸式感受“非遗生活化”的创新魅力,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区中焕发出新活力。

非遗课程

从技艺传承到生活美学

图片

六大手工艺体验课程成为传统与现代碰撞的缩影。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及匠人现场授课,涵盖敦煌壁画矿物颜料调配、国家级非遗“广州榄雕”微雕技艺、竹编艾草挂饰制作等项目,兼顾专业性与趣味性。

8至54岁的参与者在宋锦珍珠画、苗银织锦冰箱贴等课程中,亲手将传统织物、银器工艺转化为可佩戴、可实用的现代生活用品,实现“非遗技艺走进日常”的体验目标。课程场场爆满,报名通道提前24小时关闭,彰显市民对“可触摸的非遗”的强烈向往。

室外集市

打造“可带走的非遗”消费场景

图片

街心公园“指尖上的绝活儿”集市创新划分四大板块:非遗体验区以疍家糕制作、岩画临摹等“味觉+视觉”的双重体验,让市民在互动中理解非遗的生活根基;创意手作区汇集陶艺、玛瑙编绳、苗银饰品等匠心好物,将传统工艺转化为潮流单品;互动娱乐区设置扭扭棒DIY、风筝彩绘等亲子项目,以低门槛形式吸引家庭用户接触非遗;公益暖心区结合慈善义卖与便民服务,传递“非遗惠民”理念。

三天市集日均人流量破千,成为集文化体验、休闲消费、亲子互动于一体的“非遗生活圈”。

就业帮扶

非遗手艺变身“创业钥匙”

活动以“传统技艺赋能就业”为核心理念,特别为辖区失业人员、就业困难群体提供20多个免费摊位,鼓励将手工兴趣转化为职业可能。创业者通过市集直接对接市场需求,在低风险场景中测试产品、积累客源。

不少参与者表示,通过与顾客的交流,更清晰传统手工艺的现代市场定位,增强了“以手艺谋生”的信心,实现非遗传承与民生服务的双向赋能。

全民参与

构建代际共传的非遗生态圈

图片

现场设置“小记者对话传承人”环节,青少年通过采访记录匠心故事,成为非遗传播的“小使者”;免费创作区成为“隔代共学”的温馨场景——老人将记忆中的传统纹样融入现代设计,孩童在家长陪同下用毛线编织非遗元素手链,主办方贴心提供分龄材料包,实现“零门槛参与”。这种“沉浸式体验+互动式传播”模式,打破“非遗只可远观”的壁垒,让传统文化从博物馆展品转化为可参与、可共创的生活方式,推动非遗在代际传承中持续“破圈”。

作为黄埔街重点文化品牌,本届“巧艺手工季”以“生活化”为突破口,让非遗从历史典籍走向百姓指尖,用创意让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同频共振。正如活动负责人所言:“非遗的生命力在于融入生活。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非遗+’多元场景,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扎根、开花,成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生动注脚。”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