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全球出行巨头Uber在中国自动驾驶领域连下几子:向文远知行追加1亿美元股权投资,与小马智行达成中东Robotaxi平台接入协议,携手Momenta启动欧洲市场前装量产车落地计划。
这场涉及技术路线、商业模式与地缘资源的"三线押注",不仅折射出Uber构建全球自动驾驶生态的野心,更将中国头部自动驾驶企业推入了新的赛段。
多头押注背后的生态博弈
Uber的"三线下注",形成了颇为精密计算的战略互补。
对文远知行1亿美元的追加投资,瞄准的是中东市场的地缘红利——阿联酋给予自动驾驶企业每辆车30%购置补贴,且允许全境无安全员运营。文远与Uber联合运营的Robotaxi车队已跃居中美以外最大规模,这种“技术输出+运营分成”模式,规避了国内市场的政策限制和滴滴的流量垄断。
这种组合既规避了单一技术路线风险,又形成从研发到运营的完整闭环。值得玩味的是投资力度差异:文远获1亿美元真金白银,小马仅获平台入口,Momenta则锁定技术合作——资本分配的不同,似乎也暗示着三家企业的资源稀缺性排序。
战略分野与财务破局
从现金流角度看,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两家公司正上演不同的生存哲学。
文远知行的战略选择堪称激进。2024年营收3.61亿元,同比下降10.2%,却将90%研发资源投向海外市场,与Uber联合运营的阿布扎比、迪拜Robotaxi车队已突破50台规模。
这种"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使其海外业务毛利率达30.7%,但代价是经营现金流的持续失血。其核心风险在于中东等市场的需求培育滞后——阿布扎比车队的日均订单量离实现单车盈利还有不小距离,但海外市场带来的销售和行政费用激增却实实在在(2022至2024年从2.61亿元增至11.93亿元,小马智行则从3.43亿元增至4.08亿元)。
尽管Uber注资1亿美元及中东主权基金背书为其赢得3年缓冲期,但资产负债表中84亿元"明股实债"的夹层权益,仍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
小马智行则展现出更强的成本控制力。Robotruck板块通过固定路线优化算法,将货运能耗大为降低,L4卡车每公里运营成本已逼近人工驾驶临界点。该公司2024年营收5.48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Robotruck板块收入同比增幅超61%,就已初见成效。
此外,它采取的"技术降本+场景深耕"策略,使第七代系统robotaxi单车成本压至15万元内,更借助与丰田的深度绑定,转嫁了硬件投入压力。
但该公司隐患同样明显:Robotaxi业务仍需持续输血。Uber合作带来的股价猛涨,或许掩盖了其毛利率下降(2024年为15.2%,比2023年下降8.3个百分点)和robotaxi服务收入下降(2024年为730万美元,同比下降5.3%)的潜在危机,但“在2025年实现Robotaxi单车运营毛利转正”的目标能否实现比较关键。
资本耐心与估值重构
在这场财务突围赛中,关键点依然在于商业化路径的验证周期,资本市场的耐心值正在倒计时。
文远知行凭借Uber的持续输血和主权基金背书,或能维持3年以上的战略窗口期。但它需要证明海外市场的规模经济效应,其规划的数十万级车队需达到日均40单才能覆盖成本,这相当于当前运营效率的几倍提升。
小马智行则面临L4技术降本与L2营收增长的平衡难题,若Robotruck业务增速无法复刻2024年的势头,可能又一次面对现金流危机。2025年假使无法兑现Robotaxi盈利承诺的话,也可能触发丰田等产业资本的重估机制。
自动驾驶的终局尚未到来,但财务健康的标尺已然落下——谁能在烧钱与造血间找到动态平衡,谁就能赢得这场马拉松的下一程。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胡雯雯
编辑: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