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是第114个国际护士节。深圳市卫生健康委统计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有执业护士57406人(女性53960人,男性3446人,男女比例约为1:15.6),较2020年增长24%。近年来,每年约2800名新生力量加入护理队伍。深圳已打通专科护士的进阶之路,按《深圳市专科护士培训和管理办法》完成培训考核并取得证书的专科护士可以出门诊、开处方,目前首批通过终期考核的专科护士即将拿证上岗。
患者入院“全托管” “一对一”服务最高限价280元/天
66岁的龙岗居民吕燕(化名)最近吃不进东西、说不出话,检查发现患上了胸骨后结节性甲状腺肿,住进龙岗中心医院治疗。“一想到要给子女添麻烦,又耽误工作,我就觉得过意不去。”住院后,吕燕最担心的不是自己的病情,反而是子女的来回奔波。
当了解到该院有“无陪护”病房后,吕燕和子女果断选择。医疗护理员杨望珍每天早上为她洗脸擦身,夜里为她准备热水泡脚、梳头、洗衣,还常陪她拉家常……“比家里人照顾得还细致专业。”吕燕觉得很满意,子女更是觉得省心省力。
据统计,两年以来,该院有超过2.5万人次患者享受“无陪护”病房服务。数据显示,“无陪护”病房一是为家庭减负,又培训了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护理员;二是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下降,跌倒发生率、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下降,跌倒伤害减少50%;三是患者满意度提升9.4个百分点,区外患者就医占比提升16.3个百分点。
“无陪护”就是患者入院后所有医疗、护理和生活服务都由医院“全程托管”,这样的“天花板”级别服务,除了医护人员给力外,还要靠一支重要力量——规范培训的医疗护理员。
据介绍,2020年3月,深圳已开始相关试点,出台《高水平医院开展无陪护病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24年又发布了地方标准《医疗护理员评价规范》,对培训、能力和流程等方面进行了量化。
“深圳经验”获得全国、全省推广。近日,深圳被定为广东省首批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地区,深圳市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中心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5家医院获批省级首批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医院。同时,省内公立医院免陪照护服务价格标准落地,“一对一”服务最高限价每人280元/天,“一对二”每人180元/天,“一对三”140元/天。
首批“深圳培训”专科护士即将出炉 护士处方权“破冰”在即
2023年,深圳通过修订实施《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在全国率先立法赋予专科护士处方权,可享有开具相关检查单、治疗单及外用类药品的权限。目前深圳已打通专科护士的进阶之路,完成了第一批深圳市专科护士培训基地遴选,建立伤口造口治疗、静脉治疗、糖尿病护理、产科护理、社区护理基地等5个培训基地,首批共招收学员46名,近期将为通过终期考核的学员授予专科护士证书。
据统计,深圳现有5839名专科护士,发展迅速,涵盖伤口造口治疗、儿科护理、急诊护理、重症护理、老年护理、安宁疗护等38个专业类别。按《深圳市专科护士培训和管理办法》完成培训考核并取得证书的专科护士可以出门诊、开处方,深圳先行先试为护理人员打通了更好的职业规划发展路径,这让越来越多护士向“专科护士”进阶。
现在,越来越多深圳的医疗机构开设护理门诊,还细分出导管门诊、伤口护理门诊、腹透门诊、中医特色门诊等,针对患者需求提供精细化服务。以深圳市人民医院为例,该院有近500余名专科护士,已开设21个专科护理门诊。“在医生人力资源不足的背景下,给专科护士开放部分处方权,有助于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也能增强护士的职业认同感,拓展护士的职业范畴。”该院护理部主任罗伟香说,处方权开放后,护士有望发挥更大效用。
10万+人次享受“网约”护理上门 70家单位可提供安宁疗护服务
近年来,深圳护理工作一方面向专业化发展,一方面借助“互联网+”向社区、家庭延伸。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已有53家医院试点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累计服务人次10万+。
在全市人口最多的宝安区,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打造的“宝安e护到家”平台,已联通了全区9家公立医院及下属222家社康机构,以及1166名高年资护士,其中包含32个专业类别的396名专科护士。居民只需线上预约,就能让居家护理人员上门服务,并实现全程可追踪,健康档案随时可更新。
深圳是中国境内首个实现生前预嘱立法的地区,持续推动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取得新突破。目前,全市累计设立试点单位70家,开放安宁疗护病床692张,已形成覆盖“医院-社区-居家”的全链条服务网络,年均服务患者1700余人次。
福田区探索由区老年健康指导中心牵头统一管理,打通安宁疗护通向社区及居家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将安宁疗护服务延伸至全区社康。面对终末期患者复杂的疼痛管理、呼吸支持、压疮护理等专业挑战为家庭、长期照护机构等提供居家安宁疗护服务。
采写:南都记者 韩成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