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举行百对新人宋制集体婚礼,古为今用弘扬婚俗新风

南方都市报APP • 惠州大件事
原创2025-05-12 00:43

南都讯  5月11日,惠州举办百对新人宋制集体婚礼,古为今用,倡导新人们不为铺陈十里红妆,不慕浮华千金聘礼,只为以山水为媒、以法典为鉴,共倡“重登记、强责任、崇节俭、尚文明”的婚俗新风。

图片

迎接新娘

百对新人共同在《婚俗改革倡议书》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承诺将共同践行“坚持文明婚俗,反对高价彩礼。抵制奢靡之风,拒绝铺张浪费。传承优秀传统,倡导婚俗改革”的婚俗新风尚。

百对佳偶聚鹅城,东江之畔牵姻缘

东江之畔,微风轻拂,恰似新人眉眼间的情意缠绵;高榜山下,鹭影成双,正应了“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宋韵诗篇。当日上午,活动以《舞狮表演》拉开序幕,百对佳偶齐聚岭南名郡,以千年府城为媒、万里鹏程为证,共赴这场传承华夏礼乐、辉映南粤风华的盛世婚典。现场气氛热烈,亲友团、观瞻市民纷纷举起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一盛大而浪漫的场景,穿越千年,重回宋朝。

图片

婚典现场

新娘入场标志着婚典正式开始,百位新娘执扇遮面,恰似云隐青山月笼纱;随后是新郎迎亲,但见麒麟踏云至,原是鹅城少年郎。该场集体婚礼严格按照宋制进行,又融入了现代婚礼元素,传席接袋、合婚升福,诵读誓言、行证婚礼,而后是解缨礼、合卺礼、执手礼,最后礼成。

图片

葫芦传情

记者在现场看到,行合卺礼时,一对对新人各执半个盛有米酒的葫芦,寓意着“葫芦本一圆,分之卺两片,虽知瓤中苦,配得米酒甜。”在主持人口令下,一对对新人们经过“一饮、交杯、再饮”后,将二卺合一,寓意“夫妇同甘共苦,永不分离,福禄成所愿,姻缘一线牵。”将宋制婚礼的浪漫表现得淋漓尽致。

每对新人结缘,都有一个浪漫故事

这场简约而不失隆重的集体婚礼,汇集了惠州各县(区)共一百对新人代表,每对新人结缘的背后,都有一个浪漫的故事。

图片

跨国之恋

叶先生留学加拿大,迎娶了位外国新娘。他说,去年底,他带妻子来到惠州,就喜欢上了这座城。参加这样盛大的中国古典婚礼,让妻子切实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古典婚礼的浪漫。

图片

新人和亲友团合影留念

李先生和张小姐一位是梅州人一位是辽宁人,二人在惠州工作并结缘。他们对中国古典婚礼很感兴趣,惠州市民政局举办的这次活动,圆了他们的一个心愿,感觉既庄重又浪漫,很有意义。尤其5月11日又逢母亲节,双方的父母亲友,十几人过来见证,非常激动。

图片

婚典现场

刘小姐是龙门县的一位教育工作者,他丈夫是一位现役军人,二人通过单位联谊活动,相识相爱并走到了一起。她报名参加本次婚礼盛典,是因为自己很喜欢古装,感觉这样的集体婚礼很有纪念意义。为此,还特意邀请在广州工作的姐姐,过来现场见证。

全面推进婚姻登记服务便民化,创新举措提升群众满意度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惠州市民政局、惠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惠州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承办,旨在传递文明、文化、公益三位一体的社会价值。

图片

践行婚俗新风

近年来,惠州市全面推进婚姻登记服务便民化,通过多项创新举措提升群众满意度。

历史档案全电子化,实现了"全国通办"数据共享。全市7个婚姻登记处完成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档案的电子化,实现婚姻登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群众期盼。从2021年6月起,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全城通办,共办理异地婚姻登记39132对。2024年办理1.3万对,占比26.5%。

图片

提高群众满意度

预约服务精准化,破解群众排队难题。通过动态调节日常、特殊日期和周末预约号源,构建灵活高效的网上预约制度,登记效率提升30%以上,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突出人性化,在特殊节日及每周六安排正常上班。为了方便市民办理婚姻登记,在5月1日、5月20日、10月1日、中秋节等群众喜欢的特殊日子以及每周六,惠州市各县区婚姻登记处均有上班服务群众。2025年5月1日,全市共办理婚姻登记170对。

婚姻辅导专业化,积极构建家庭和谐生态。全市设立7个婚姻家庭辅导室,配备专业团队开展婚前辅导、婚内调解、法律咨询等服务,2024年成功调和4008对离婚夫妻,并通过制作教育视频、举办专题讲座等创新形式传播现代婚俗文化。

采写/摄影 南都记者 郭秋成 田飞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