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经济数据出炉之后,一季度广州各区的经济成绩单也陆续揭晓。在各重点区中,海珠的表现尤为突出,一季度以5.0%的增速领涨全市,而且这已经是海珠连续四个季度(从去年第二季度开始)增速排名全市第一,表现十分亮眼。
此外,四个汽车大区的表现也处于底部恢复阶段,在小鹏汽车和广汽丰田一季度良好表现的带动下,黄埔和南沙各自录得3.1%和4.0%的增速,高于一季度全市的3.0%,而广汽埃安和东风日产目前仍有待企稳,对应的番禺和花都的增速都低于全市的水平,分别为2.1%和2.5%。
“争四”竞争海珠逐步脱颖而出
去年一季度越秀区以1022.36亿的经济总量超过了黄埔,拿下来全市第二的位置,短暂改写了传统的“天河黄埔越秀”三强格局,不过今年一季度越秀却忽然掉队。由于缺乏进一步的官方数据,目前难以确定一季度越秀忽然失速的准确原因,不过从越秀公布的2月份部分数据中或许可以部分窥见端倪。
北京路商圈
天河和黄埔一季度表现正常,其中天河一如既往的稳健,一季度GDP1842.77亿元,同比增长3.2%,同时一季度全区新增“四上”企业256家、占全市17.2%,新引进产业招商项目52个、是去年同期的1.8倍,其中百亿级项目1个、十亿级项目3个,一季度天河区的表现也为全区今年经济总量冲击7000亿大关开了个好头。
经济体量处于第二梯队的番禺、白云和海珠竞争全市GDP第四一直是看点,今年一季度海珠以大幅领先的优势抢得这一位置。经过连续四个季度的增速领涨全市,目前海珠区已经逐步在“争四”竞争中脱颖而出,而被汽车产业拖累的番禺逐渐有掉队的趋势,一季度海珠经济总量已经比番禺高出约161亿,差距已经显著拉大。
连续四个季度领涨全市,海珠目前也用“发展质效领跑全市”作为总结,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发展动力靠的是数字经济和会展经济的强势。
琶洲系广交会展馆所在地,也是广州规划的AI产业高地。
一季度抖音在琶洲顺利拿地建设“一总部三中心”,头条、腾讯、阿里、唯品会、蚂蚁五大平台型企业带动全区规上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4.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4.8%。同时,一季度琶洲地区专业展馆共举办展会54场、增长14.9%,展览面积共215.8万平方米、增长10%,“会展经济”加速释放乘数效应,会展业、广告业分别增长15.7%、12.6%,有力拉动规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1.0%。
目前海珠区已经提出要努力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州实践的新引擎、广州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老城市焕发新活力的新标杆”,如果接下来海珠还能继续延续当前的表现,对于今年全力拼经济的广州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汽车大区表现分化,黄埔南沙企稳
一季度广州四个汽车大区的表现有所分化,主要还是各自的汽车厂商产销出现了差异。
小鹏汽车
小鹏汽车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累计交付新车共94008台,同比增长331%,超出一季度交付指引上限,实现高质量开局。其中3月份共交付新车33205台,同比增长268%,连续5个月交付量突破30000台,刷新纪录。
由于小鹏汽车广州智能网联智造基地位于黄埔,因此小鹏的表现也对于黄埔的汽车产业也形成了支持。一季度黄埔区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加2.3%,带动全区GDP增长3.1%。目前小鹏汽车广州智能网联汽车智造基地二期项目也在快速推进,去年底黄埔区已经公示了该项目的环评资料,未来建成后形成年产30万套新能源车零部件生产能力和年产10万辆混动整车能力,预计随着小鹏汽车在黄埔的产能进一步提升,黄埔的汽车产业也将继续获得支撑。
广汽丰田新上市的纯电动车
另一个汽车大区南沙一季度经济增速为4.0%,背后是汽车产业有所恢复,广汽集团的产销快报显示,今年1-3月广汽丰田产量171892辆,同比增长3.37%。广汽丰田的反弹也让一季度南沙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8%,最终支撑了南沙经济增速逐步恢复。
番禺和花都今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速分别为2.1%和2.5%,增速低于全市的3.0%,两区的汽车产业还有待企稳,一季度番禺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39.09亿元,下降5.9%,汽车制造业总产值177.66亿,下降22.1%,而花都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70.32亿元,同比下降10.0%。
楼市方面,今年一季度广州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8%,降幅比去年的7.4%略有扩大,这显示尽管广州楼市的消费端已经见底企稳,但是投资端还处于下行通道中,而这一现象反映在十一区的房地产投资中则表现为中心城区企稳,外围区域仍在下降。
一季度天河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4%、荔湾增长2.4%,白云下降31.6%,从化下降48.4%,增城下降37.2%,花都下降10.3%,其他海珠、南沙、黄埔、番禺则未公布此项数据。
工业投资是当前广州经济数据里的亮点,在以往高基数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继续增长20.6%,而在区层面,这一数据也不乏看点:在披露了此项数据的各区里,工业投资增速最高的是海珠,一季度增长205.3%,从化、荔湾、白云也拿出了高增速,分别为38.0%、31.3%、26.9%,天河和增城则分别为13.2%和15.8%。
总体来看,今年全市把打造“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拼经济的重点,各区在工业投资方面都也拿出了不错的表现,也为接下来各区的工业生产加速恢复开了个好头。
部分中心城区都市工业展示后劲
一季度十一区出现的一个新变化是中心城区的都市工业逐步成长,在四大汽车产业大区之外也开始为全市贡献经济新动能。
海珠用“工业回城步伐铿锵”来总结一季度全区工业的增长情况。一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5%,其中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产值增长37.8%,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长1.6倍、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长51.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增长16.8%。此外,博兴新材料、苇渡微电子等15家新增都市工业型企业一季度增长64.2%。
现代服务业大区的天河一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530.15亿元,增长5.2%,其中智能装备与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分别增长7.0%、6.3%和5.4%。
天河商圈
支柱产业为航空运输的白云工业增长也较为平稳,一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1.22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102.78亿元,同比增长3.4%;民营企业完成产值240.84亿元,同比增长5.4%。五大主要行业产值157.02亿元,同比增长9.4%。民营科技园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62.38亿元,同比增长10.0%。
老城区中荔湾的工业增长表现一般,一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其中烟草制品业产值增长4.1%,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长15.4%。
在国家“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支持下,部分区的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表现亮眼。
黄埔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38.64亿,同比增长10.2%,天河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4.36亿元,增长3.8%,其中“以旧换新”商品销售畅旺,限额以上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和家用电器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8.5倍、3.5倍和61.8%。线上消费持续释放潜力,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2.9%。服务消费较快增长,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错月数据)增长16.7%,旅行社及相关服务增长8.1%。
海珠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03亿元,增长8.5%,通过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办好系列促消费活动,限额以上体育、娱乐用品类(57.0%)、金属材料类(43.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25.7%)、饮料类(21.8%)、新能源汽车(21.8%)销售额均实现高速增长。分业态看,线上消费活力显现,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增长16.1%,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餐费收入增长27.3%。此外,海珠区重点的广州塔广场日均客流量超4万人次,南广场整体招商进度超90%,商圈活力持续迸发。
开业的广州塔广场,首店比例高达60%。
其他一些区域的社消增速则较为缓慢,白云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06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88.93亿元,同比增长1.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7.13亿元,同比增长3.6%。
番禺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69亿元,下降0.1%。其中批发和零售业273.35亿元,下降0.4%;住宿和餐饮业62.34亿元,增长1.1%。花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体量较小的南沙一季度实现76.34亿,同比下降12.3%。
编辑:魏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