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牛钰戴着“钢腿”跑完一场半程马拉松。17年前,11岁的她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右腿。如今,她不仅用假肢勇敢奔跑,还以自媒体、书籍传递力量,为残障人士发声。
“我每年都会给救我的消防员小于叔叔发信息。”5月12日,牛钰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前几日,她还去映秀镇漩口中学废墟遗址看望当时遇难的儿时朋友,给他们准备了“17岁礼物”,其中有一本《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展望未来,28岁的牛钰有很多事想做。作为四川省人大代表,她在今年提出了如何方便残障人士在机场安检的建议。她还在筹备第二本新书,记录近五年来自己的变化。
牛钰参加2023年汶川马拉松。新华社发
给儿时朋友“送”高考题库
5月12日19时许,睡眼惺忪的牛钰接通了南都记者的电话,“我今天在家里休息,昨天跑了马拉松,今天身体有点疲惫。”
5月11日,汶川半程马拉松在汶川县映秀镇鸣枪开跑,这是牛钰参加的第五届。
前几日,牛钰回到映秀镇漩口中学的废墟遗址,探望当时遇难的八个儿时朋友。
“水彩笔是小兰的,因为以前她老是一个人坐在教室里画画,大画家。好看的蝴蝶发圈,是思雨的,你小时候就特别爱打扮,这是我精心为你挑选的。《小王子》是阿鑫的,小王子活在另一个地球里……”牛钰坐在台阶上,把书包里的一个个礼物掏出来,摆在废墟的栅栏前。
拿出最后一个礼物前,牛钰轻轻地笑了:“小芳是个大学霸,今年17岁,马上就要参加高考了,我给你买了《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牛钰去地震遗址看望朋友。
17年,朋友们离开的时间已经超过他们彼此作伴的时间,牛钰选择用思念填满这些日子。
她告诉南都记者,每逢“5·12”,都有很多人去遗址悼念,她会提前几天过去,安静地、不被打扰地看望朋友们。
“5·12”对于牛钰意味着什么?当天正好满28岁的牛钰说,每年5月12日,父亲都会发来很长一段话,庆祝她的新生。
“我也会给救我的消防员小于叔叔发信息。我去参加汶马,大家都觉得我好棒好厉害,小于叔叔会让我照顾好身体,量力而行。”
一如既往,5月12日当天,牛钰在社交平台上传了一篇长文:“原来这么多年,我们一直相互支撑陪伴,去让5月12日这一天变得越来越普通;我们怀念着逝去的亲人和朋友,更加珍惜当下;我们感恩一路走来的每一个支持。”
正在筹备第二本书
“生命力”是牛钰人生的关键词。无论她被置于命运的何等位置,都未曾放弃过向阳生长。
17年前牛钰获救现场。
17年前,11岁的牛钰在汶川大地震中,被废墟埋了三天三夜后奇迹幸存。被救出后,右腿因气性坏疽被高位截肢,为了保住左腿,小小的她经历了30多次手术。
年幼时失去右腿,牛钰并不如今日这般乐观,“医生对着伤口剪掉腐肉的瞬间,我看到假肢哭到没有声音,只剩抽泣和妈妈的拥抱。”
青春期时,她小心翼翼地隐藏着被截肢的腿,常常一个人独处看书,担心对他人造成困扰。
正是家人毫不保留的爱,如一盏明灯,指引她穿越黑暗。
2018年汶川大地震十周年之际,牛钰参加了首届汶川马拉松。此后,她为“小钢腿”装上闪闪发亮的小灯,以“春游哥哥”为昵称开始做自媒体,粉丝达数百万,还登上上海时装周舞台,出版了书籍《黑暗里的星星》。
展望未来,牛钰还有很多事想做。
她告诉南都记者,作为四川省人大代表,她今年的建议围绕“穿戴假肢的残障人士如何在配合机场安检的前提下,更加便利通行”的话题展开。
“我们在会上提出建议后,也获得了回应。我们正在跟绵阳机场推进建议的落实。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如果我们都能关注到这些问题,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牛钰。新华社发
此外,牛钰还在准备第二本书。“第一本书记录到我的23岁,第二本书想从23岁写到现在(28岁),这是跟大家一起成长的过程,我想让大家知道我的新变化。”
如今,她成功完成了专升本的考试,目前就读于四川一所本科院校,选择了喜爱的专业,三年后毕业。
过去、现在与未来共同交织在牛钰身上。她说,“好好活着,好好生活,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周敏萱 韦娟明
编辑:张亚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