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湾区国际金融枢纽重要节点,多方解读“南沙金融30条”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5-05-13 21:50

“将南沙建设成为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金融创新功能的承载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重要节点。”这是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以下简称“南沙金融30条”)的总体要求。

5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在广州南沙联合举办发布会,正式发布“南沙金融30条”,成为继横琴、前海之后,国家支持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建设的第三份重磅金融专项政策。

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南沙金改15条”,作为广州首个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金融专项政策,让南沙拉开金融改革创新序幕,如今再立里程碑。广东南方金融创新研究院理事长陈刚指出,相比“南沙金改15条”,“南沙金融30条”内容更全面,更符合南沙发展定位,可行性更强,“尤其强调大湾区金融跨境联动,从多维度推动港澳与内地的金融规则衔接,促成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重要节点。”

图片

《关于金融支持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发布会现场。通讯员 王敏杰 摄


新政具有三个方面突出亮点和特色

金融业作为南沙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一直是其重点建设目标。数据显示,2024年南沙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达10.8%,多年来在平台建设、改革创新、特色金融、对外开放合作等方面积累了多项全省推广的经验成果。

今年是《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第一阶段目标中考之年,在此节点发布“南沙金融30条”意义重大,有利于南沙面向港澳乃至全球市场,吸引集聚众多金融产业资源。

当天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作政策发布时表示,“南沙金融30条”围绕总体要求,部署了完善创新创业金融服务、加强社会民生领域金融服务、发展特色金融产品、推进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开展跨境金融创新与交流、完善金融监管机制6个方面、27项金融改革创新工作,具有三个方面的突出亮点和特色。

一是突出“立足湾区”,重在创业创新,这是湾区持久的核心竞争力。《意见》坚持以南沙所能服务湾区所需,推动绿色金融、数字金融、航运金融、跨境资管、国际租赁和保理等特色金融产业发展,支持科技创新产业、高端制造产业、数字产业、海洋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进一步强化南沙对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的支撑作用。例如,鼓励银行业同外部投资机构合作,探索“贷款+外部直投”等业务新模式;鼓励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海洋高技术产业,强化对重大海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涉海企业等领域的金融服务。

二是突出“协同港澳”,重在金融服务便利化、现代化、数字化,这是粤港澳三地居民、企业的重要需求。《意见》围绕社会民生金融服务、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等重点领域,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例如,便利港澳居民跨境支付,探索试点开展信用卡视频面签;支持在广州期货交易所推出与香港交易所跨境合作品种;支持粤港澳保险机构合作开发跨境保险产品。

三是突出“面向世界”,重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这是南沙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意见》明确开展跨境金融创新与交流,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例如,积极研究加快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相关工作;积极引入主权财富基金、家族办公室、风投创投等多元化投资机构;加快建设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综合服务基地;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参与金融业务试点。


以期货为代表做强金融特色与内外联动

从2014年起,南沙金融发展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了“黄金十年”。如今锚定南沙的发展定位,“南沙金融30条”提出,南沙要发展特色金融服务,健全现代金融产业。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对南沙而言,期货是南沙极具特色的金融板块,围绕期货部署的系列政策,也是“南沙金融30条”区别于横琴、前海金融专项政策的重要特色。

立足落户于南沙的国家级金融基础设施广州期货交易所,“南沙金融30条”提出,鼓励广期所积极探索电力期货,做精做深新能源期货品种体系;支持在广期所推出与香港交易所跨境合作品种,积极探索期货品种国际合作新模式;支持广期所稳妥有序将已上市的期货期权产品申请为允许境外交易者参与交易的特定品种;支持南沙建设商品期货交割中心;高标准建设期货产业园等具体要求。

目前,南沙正加大力度发展期货,在位于横沥岛尖的全国首个国际金融岛上,全国首个期货金融业全要素产业园区南沙期货产业园正拔地而起。据悉,在该期货产业园购置办公用房并实质性经营的金融企业,可享受最高1000万元补贴,入驻企业的高管人才、优秀产业金融人才等高端人才也会获得奖励。

广州市副市长赖志鸿在发布会上指出,广州期货交易所已获国务院同意向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开放工业硅、碳酸锂、多晶硅期货期权交易。抓住此次新政出台的机遇,广州将探索构建便利内外联动的期现货市场交易规则。

“电力期货是国际成熟电力市场的普遍选择,上市电力期货对于助力电力市场稳定运行,支持能源价格体系市场化改革,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具有独特作用。”广州期货交易所副总经理李慕春也在会上表示,近年来,广期所已与多地的能源主管部门及电力市场运营机构积极沟通,共同探讨电力期货开发路径。

李慕春认为,作为同处大湾区的交易所,强化广期所与港交所的跨境品种合作,是在两地市场互联互通基础上,内地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又一创新务实举措。相信这将进一步增强香港资本市场的影响力,更好服务两地市场互联互通,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资源更加快速融合发展。


支持实体产业更好承接金融改革红利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开放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联动、齐心协力,形成合力。谁来发力、怎么发力?这些问题尤为重要。

“市场参与主体在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南沙区管委会副主任顾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南沙将加大招商和市场参与主体培育支持力度,鼓励参与创新。

一方面,加快形成完善的金融生态圈。做好金融企业招商引资工作,推动和支持更多省、市、区三级金融法人及其分支机构、省属和市属投资控股企业以及多个重要平台深度参与南沙建设发展,用好用活政策,带动和促进更多金融资源聚集南沙。

另一方面,全力支持实体产业发展。“南沙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大部分企业规模不大,金融资源和政策的承接能力和落地效果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顾昱指出,南沙将“产业发展全面展开”作为南沙开发全面展开的核心,争取在促进镇街经济发展、重点片区开发、优化企业服务、创新投融资模式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形成一批优质的新增量、新动能,更好承接国家层面金融改革创新政策举措。

发力方向,在于推动专项政策与南沙现有举措协调整合,深挖潜力、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实际上,南沙已有相当一部分工作具备较好发展基础,比如近年来相继获批自由贸易账户(FT)开放创新体系、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私募股权投资试点、气候变化投融资试点、数字人民币、“跨境理财通”、国际航运保险业务税收优惠、融资租赁公司外债便利化等多项国家金融创新政策试点,累计落地超百项金融创新案例或试点。

顾昱表示,“南沙金融30条”在系统整合现有创新举措的基础上,结合南沙特点予以进一步丰富,通过综合性金融专项政策,着力完善创新创业、民生金融、跨境金融等重点领域服务体系。南沙将凝聚现有政策形成合力,推动政策效应长久释放。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