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连续3周居门诊流感样病例就诊首位,专家:在可控范围内

南方都市报APP • 新闻快线
原创2025-05-13 22:19

“最近两个月,我们确实感受到了新冠病毒感染有一定的抬头趋势,然而,这种变化并没有达到显著的规模,而是保持在了一个相对合理和可控的范围内。”5月12日,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的多位感染科专家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需要注意的是,对大多数年轻人而言,新冠病毒感染通常在3到5天内自行缓解,但老年人仍面临重症风险,患病后仍不能掉以轻心。

中国疾控中心在5月8日发布的2025年4月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显示,监测期内(3月31日-5月4日)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阳性率由7.5%升至16.2%;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新冠阳性率由3.3%升至6.3%,4月14日-5月4日的三周内,新型冠状病毒超越鼻病毒成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就诊量的首位。

图片

5月12日,患者在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就诊。受访者供图

新冠患者门诊呈上升趋势,但增速缓慢

根据疾控中心发布的监测情况,从地域上看,我国南方省份的新冠阳性率略高于北方省份,部分阳性率上升较早的省份疫情增幅趋缓。

“近日,医院里发热门诊病例数没有明显增多,但是发热就诊患者中新冠阳性占比确实有所增多,上一次新冠的小高峰发生在2024年7-8月,距今已过去10个月,随着人们抗体水平的降低或消失,此波小高峰也属正常。”5月11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首席专家蔡卫平告诉记者,此波感染新冠的症状与之前相比没有明显变化,需要住院的重症患者也很少,目前感染ICU里没有危重症新冠肺炎病人。

“流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气温下降时流行增加,且流行周期短。新冠病毒的流行速度慢,消退也慢,持续时间更长。”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新冠病毒感染后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咽喉疼痛和咳嗽,部分患者还出现了味觉和嗅觉减退。和流感相比,目前新冠发热患者以中低热为主,通常不超过38.5℃,而流感患者往往出现38.5℃以上的高热。

“新冠病毒以及类似的呼吸道疾病本身就具有波动性的传播特点,这些波动通常与常态相差不大,并非剧烈的爆发性增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赵雷告诉记者,随着新冠病毒的传播,人们会自发采取预防措施,并逐渐建立一定的免疫力。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免疫力可能会减弱,感染病例又会有所上升,这是一种正常的趋势,并没有明显超出常态范围。

新冠不会大规模出现,但不能掉以轻心

“新冠病毒已逐渐成为人群中长期存在的疾病之一。但尽管如此,新冠病毒感染的症状可能比一般上呼吸道感染更为严重,新冠病毒的防控仍不容忽视,尤其是对老年群体、多种患有严重基础疾病患者来说,新冠病毒可能是致命的,仍不能掉以轻心。”赵雷提醒。

对大多数年轻人而言,新冠病毒感染通常在3到5天内自行缓解,但老年人仍面临重症风险。李侗曾建议,因此,家庭中有老年人者需注意,一旦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或进行居家新冠抗原核酸检测,确诊后尽快接受抗病毒治疗。

一旦出现症状,无论是新冠还是流感,早期用药效果都不错。蔡卫平提醒,“面对周期性出现的新冠小高峰,大部分人群不用担心,高危人群可以做些预防工作,比如注意手卫生、保持通风,远离感染人群等。如果出现流感样症状,如发烧、咽干咽痛、全身酸痛,可以自己用试纸检测一下新冠抗原,如果呈阳性就吃抗新冠病毒药物。”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李思萌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