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分别公布各自2025年度的立法工作计划。
南都记者注意到,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2025年的规划中,涉及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立法项目仍然是预备审议项目,延续了2024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的表述。
但国务院2025年的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在人工智能立法方面,仅仅强调“推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立法工作”,并未像此前连续两年那样,将人工智能法草案列入预备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名单。
当前学界和业界对于人工智能专门立法的争议颇大。部分学者认为,人工智能立法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因此,立法过程中应采用渐进式策略。也有声音认为人工智能立法的时机已经成熟,国内外人工智能立法经验储备充分,人工智能立法的制度需求也逐渐明确。
人工智能立法之外,两大机关的立法工作计划还涉及诸多数字经济领域的项目。
网络安全法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25立法计划的初次审议法律案。此前3月底,国家网信办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修正草案再次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这份草案拟细化违反网络安全保护义务的行政处罚种类,并普遍提高罚款额度,同时引入情节轻微下的豁免机制。(详见:网安法二修拟多处提高罚款上限,引入情节轻微下的豁免机制)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将在今年继续审议。2024年12月下旬,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已提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拟强化商业贿赂治理,坚持“行贿受贿一起查”,增加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交易活动中收受贿赂的规定;完善网络不正当竞争监管制度,明确经营者不得利用数据和算法、技术、平台规则等,实施恶意交易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同时,还完善了虚假宣传、不正当有奖销售、商业诋毁、滥用优势地位损害中小企业合法权益等行为相关规定。
国务院的立法规划中,预备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商标法修订草案,并预备修订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等。
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方面,国务院的立法规划提到,制定政务数据共享条例。记者注意到,5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审议通过《政务数据共享条例(草案)》。据新华社报道,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在确保数据安全基础上打通数据壁垒,推动公共服务更加普惠便捷。要构建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推动数据资源融合应用,更好赋能社会治理和繁荣产业生态,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采写:南都记者 杨柳
编辑: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