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中心一栋烂尾了30年的“烂尾楼”,正在悄悄“重生”。
5月6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微发布消息称,位于越秀区核心位置的一栋25层“烂尾楼”已经开拆,盘活该大厦的复建方案已通过广州市环艺委审议,即将进入实施阶段。
对于这座高层建筑,官方发布文章里描述,这是一座1994年获批建设的25层商办综合体,1997年因消防验收未通过,叠加开发商资金链出现问题,项目建设停滞多年。特别是2013年,该大厦由于电源短路引发大火,一夜之间从“烂尾楼”变身“危楼”。2023年,该大厦通过司法重整引入社会资本,重新启动盘活计划。文章以“某大厦”指代项目,但综合上述详细信息,该大厦基本可确定为正在施工拆除的越秀区建业大厦。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指出,该局是参照烂尾楼“一楼一策”盘活政策,通过“特诊”叠加各项惠企利民措施,得以让这道“城市伤疤”重获生机。南都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建业大厦旧楼拆除工期有多个版本,存在延期可能,建设工期预计至2026年12月结束。
项目重建效果图。
开发商破产重整后
91米高“烂尾楼”重启盘活计划
1993年,越秀区起义路271-231号获立项为建业大厦,开发商为广州市建业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业公司”)。1995年,建业大厦项目经审核后施工,同年12月启动售卖程序。
1998年6月30日,按照合同约定,建业大厦应交付购房者使用,但受1998年那场“金融风暴”侵袭,大厦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并跑路,导致大厦完成主体结构和玻璃幕墙工程后烂尾闲置。其间,建业公司委托广州信龙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信龙公司”)对大厦进行改造和管理,信龙公司将物业出租用作仓库等用途。2003年1月6日,建业公司被吊销执照。2009年8月24日,信龙公司也被吊销执照。2013年12月15日,一场大火将烂尾多年的建业大厦烧通顶,大厦从“烂尾楼”变身“危楼”。
越秀区起义路的街坊们早已习惯的是,经过火灾的建业大厦长期被绿色防护网“包裹”外立面,与周围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格格不入。官方文章里写道,2023年,该大厦通过司法重整引入社会资本,重新启动盘活计划。
这指的是,建业公司于2021年8月获得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破产重整的申请后,又于2023年12月获法院批准重整计划。广州海棠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广东佰业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为建业公司的重整投资人,为建业大厦被盘活打下了基础。
2013年一场大火后,建业大厦外墙已经面目全非。南都记者 梁炜培 摄
实际上,按照当初的规划,作为商办综合体的建业大厦分为地上25层、地下3层:一至五层为商场,六至25层为高级写字楼,而地下三层为车库及设备用房。
这座高91米、外观设计特色的现代化大厦,在当时周边多为居民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环境里着实令人瞩目。如今,沉寂已久的建业大厦迎来新生之机,令各界颇为关注。
占道施工时限已过
建设工程预计2026年12月结束
5月13日下午,南都记者来到越秀区起义路217-231号,即建业大厦所在地,几百米外就是热闹繁华的北京路步行街。现场可见,建业大厦楼体依旧被密实的防护网包裹,隐约可见挖掘机在内部作业,不断传出轰轰的施工声。下午2时许,一辆环卫车停在建业大厦前,工人不断从大厦内拖出垃圾箱倾倒垃圾。
图中外立面搭满脚手架的,就是正在被施工拆除的建业大厦。
建业大厦楼体依旧被密实的防护网包裹。
建业大厦的拆除工程正在进行。现场工人称:“工程从去年就已经开始了。” 建业大厦附近多为居民楼。大有仓街人行道为临时占用的人行道之一,这条巷子是附近居民出入的必经之路,如今搭起了脚手架,盖上了绿色安全网,遮挡了大部分阳光,也堆积着建筑材料,时常有建筑工人扛着钢管经过。
店主陈先生的铺面开在临占的人行道旁,他直言,拆除工程让住户受到噪音、尘土的影响,也让邻近店铺生意受影响。“之前建业大厦长时间空置,对我们没影响。现在施工架子搭起来后,我们店里变得很暗,反而影响了做生意。”
南都记者走访看到,施工现场挂出了多份文件资料,包括建业公司于2024年11月发布的《建业大厦旧楼拆除工程公告》、越秀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于2024年12月印发的《广州市房屋拆除工程施工信息录入书》,以及《广州市城市道路临时占用许可证》《占道施工公示牌》等等。
内容相同的是,建业大厦旧楼拆除工程的建设单位为建业公司,施工单位为广东杨柳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但不同的是,计划工期存在相互“打架”的情况。占道施工公示牌显示计划完工时间为2025年2月4日,建业公司的工程公告显示预计工期为2024年11月8日至2025年3月31日,越秀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又显示计划工期为2024年11月29日至2025年6月30日。《占道施工公示牌》上附有二维码,扫码进去可见,施工内容为建业大厦外架拆除重搭工程,建设工期预计2026年12月结束。
施工现场挂出了多份文件资料。
若从去年11月算起,建业大厦拆除已施工半年多,但从外观来看,还未拆除的楼梯并不算少。工程的占道许可证显示,临时占用起义路、大有仓街、贤藏街、建业大厦北侧的人行道4条,期限为2024年8月9日至2025年2月4日。然而走访当日,该拆除重搭工程依然占用着4条人行道,记者在现场并未看到延期许可证。
为此,南都记者致电建业公司的项目现场负责人潘先生,对方表示,拆除工程顺利的话预计于今年8月完工,人行道占用时间也会持续到工程结束,但新项目建成时间无法确定。
“一楼一策”盘活已实施20余年
分管副局长专题会复审机制加码助力
对于官方而言,建业大厦“烂尾楼”的现场情况是复杂的,这也使得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通过“特诊”窗口来受理盘活相关任务。
该局官方文章指出,为推进该大厦重建工作,该局“多次出诊,提级会审,参照烂尾楼‘一楼一策’的盘活政策,充分运用规划资源领域惠企利民各项措施,化解了近30年烂尾楼存在的巨大安全隐患和社会不稳定因素”。
南都记者查询获悉,广州采取“一楼一策”盘活烂尾楼,可追溯至2003年前后。2002年,广州市政府提出“消灭烂尾楼”的目标。2003年2月,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广州市政府办理《关于尽快制定整治“烂尾楼”办法的议案》实施方案的决议中提出,市政府要按照“一楼一策”的处理办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推进整治“烂尾楼”的各项工作,积极、妥善地解决“烂尾楼”有关问题,依法保护各方面的利益,特别是被拆迁人的利益,盘活开发建设资源,搞好城市建设与管理。
过往报道显示,2013年9月5日,时任广州市市长陈建华率队到越秀区督导经济社会发展,并主持召开挂点服务企业座谈会。听取汇报后,陈建华在回应该区所提问题时指出,要按照一楼一策的原则,争取年内盘活区内的“烂尾楼”。谁料不久后,待盘活的越秀区建业大厦惨遭大火烧通顶,无疑增加了盘活难度。
“一楼一策”往往更为复杂。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指出,该局组织了建筑规划管理处、城市设计处、名城保护处,地区规划管理处、开发利用处、综合交通规划管理处,市政设施规划管理处等多个业务部门主动出诊,多次前往项目现场指导建设单位优化完善重建方案。同时,启动分管副局长专题会复审机制,组织多方会诊,结合街区管控要求、道路沿线及周边城市环境对复建方案的建筑高度、体量、风貌进行深化论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才让这道“城市伤疤”重获生机。
2024年7月,第四届广州市规划委员会地区规划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专门讨论了《关于推进盘活建业大厦烂尾楼的工作建议》。去年,越秀区也下大力气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通过高位协调化解了广大路地块20年遗留问题并完成出让,这才推动沉寂多年的建业大厦获批重建。
建业大厦还在拆旧阶段,未来注定会“涅槃重生”。但重建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包括如何更好地制定“一楼一策”,如何严格遵守老城区避免大拆大建的限制,接下来又如何有效释放存量发展空间、改善周边人居环境,实现企业、群众利益和政府公信力多方共赢?南都记者将持续关注。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莫郅骅 见习记者 何茵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