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成渝圈:头部方阵携手冲击国际竞争高地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政务
原创2025-05-15 09:08
图片

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头部方阵,圈与圈之间的合作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近日,重庆市党政代表团来粤考察,引发广泛关注。粤渝双方就深化重大国家战略协同联动、共同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进行深入交流。两省市不仅就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深化产学研合作达成共识,更是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探讨合作共赢的路径。

广东和重庆都肩负着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使命。专家认为,此次会面透露多重信号,两省市的资源、人口、地理位置等禀赋不同,优势互补,必将产生1+1>2的协同效应。

图片

港珠澳大桥。来源:新华社

关键词1

双圈联动

“深化重大国家战略协同联动”是此次两省市会谈贯穿始终的主题。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经济总量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的广东,以珠三角为主阵地,举全省之力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力争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再创辉煌。

直辖市重庆则跻身全国经济总量第四城,承担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多重战略使命。

图片

重庆市城市景观。来源:新华社

此次会面中,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提出,希望与重庆一道,着眼共同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以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战略对接联动为牵引,大力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

图片

优必选的工业机器人。

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表示,希望共同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联动标志性成果,更好服务全国大局。

华南理工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文宏认为,目前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发展越来越紧密,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代表中国经济的头部方阵,组成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国家队”。城市圈之间有竞争也有合作。

作为头部方阵,重庆所在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广东所在的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圈,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两地如何合作?文宏分析,重庆是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以及广阔的市场空间等。他以贵广高速的案例类比,当年高速路通车让贵州打通了出海通道,连接了资源,扩充了市场,实现了产业的大发展,也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同理,重庆和广东之间的合作也一样,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都拥有坚实的产业基础,都是年轻人汇聚的地方,也是网红城市的所在地,双方更应该优势互补,实现资源的互通共享,携手冲击国际竞争高地。

关键词2

陆海联通

从山海相望到山海相连,基础设施的联通,是粤渝两地产业融通的基础。

此次交流中,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表示,希望广东与重庆在拓展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能级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

据了解,早在2024年10月11日,大湾区班列就再次扩容,广州、肇庆首开驶向成都城厢站的快速货运班列。这是继深圳之后,大湾区第2批向西部陆海新通道枢纽城市群成渝地区开行快速货运班列的城市。   

据悉,粤港澳大湾区开往成渝地区的快速货运班列部分货物到达成渝地区后,再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到东盟国家和“一带一路”欧洲国家,为他们带去优质的“湾区制造”,共享中国发展红利。

广铁集团广州铁路物流中心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根据市场需求,在大湾区更多城市新增开往成渝地区的快速货运班列,持续扩大大湾区联通成渝地区的运输网络和提升运输质量。

今年以来,重庆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上“快马加鞭”,成果不断。据《重庆日报》报道,2025年一季度经西部陆海新通道三种主要运输组织方式共运输6.4万标箱,货值115.87亿元。

关键词3

产业协作

在粤期间,重庆市党政代表团前往广州、深圳,深入考察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详细了解广东在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促进产业科技融合发展等方面的情况。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是未来两地产业协作的重点。

“无论华为还是大疆,它们都有几个典型的标签:高科技企业、民营企业、头部企业。”文宏表示,作为民营企业,如何利用《民营经济促进法》发挥企业自身的作用,广东在这方面做出了探索,前期也积攒了不少经验,这是值得借鉴的;作为行业内的头部企业,大疆和华为都围绕自身形成了相应的产业圈,正不断发展壮大。

“广东和重庆之间的产业交流是一直存在的,如何结合自身产业优势、产业基础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共同来实现双赢是非常值得探讨的。”文宏提到,重庆是老牌工业基地,制造业基础较好,科教人才资源丰富,同时拥有西部腹地的天然优势;广东作为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对外交流丰富,特别是通过广交会等渠道,拓展全球市场。

两地在汽车产业方面的合作备受关注。数据显示,广东是中国制造业第一大省,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均形成万亿级产业集群。重庆汽车产业发展迅猛,2024年产量超254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95.32万辆、增长90.5%,大幅领先全国增长率近60个百分点。

两地如何进行产业协作?文宏认为,重庆也好,广东也好,都面临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向新能源方向调整,同时不断革新技术,才能应对市场的挑战。

开年以来,多城竞相布局人工智能产业。谈到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文宏表示,不仅是重庆和广东要思考的问题,各地也都在探讨。人工智能要跟行业衔接,与各领域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优势。

文宏表示,粤渝两地合作前景广阔,借助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共同连接资源,开拓市场,一定能实现共同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 张婷 

出品:南都政务新闻部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