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注婴幼儿安全防护的当下,婴幼儿爬行垫作为预防跌倒碰撞的重要工具,已成为家庭育儿必备品。然而,市售产品材质安全性参差不齐,化学残留与物理隐患引发家长担忧。如何辨别产品是否符合安全标准?产品是否暗藏风险?
对此,温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对30批次婴幼儿爬行垫样品开展比较试验。结果显示,有8批次标称商标为“天利”“曼龙”“澳乐”的样品甲酰胺含量超出标准限值;6批次标称商标为“墨斗鱼”等品牌样品存在部件脱落隐患。
超三成样品不达标
拼接地垫风险突出
本次试验样品购自线上线下渠道,共计购买了30款婴幼儿爬行垫,涵盖“好孩子”“baby care”“贝易”等品牌。买样单价在13元至354.3元不等。
据了解,鉴于本次比较试验是出于对婴幼儿及儿童的健康安全角度出发,因此检测项目主要涉及物理强度、理化性能和安全要求,故选取小零件、特定元素的迁移、增塑剂和甲酰胺含量等安全要求作为本质量比对的比对项目。依据标准主要为GB 6675-2014《玩具安全》、GB 41003-2021 《塑料泡沫垫通用技术条件》、T/CTJPA 005—2018《婴幼儿爬行垫安全要求》。
结果显示,30款样品中有9批次样品存在与标准差异的现象,不合格率达33.3%,拼接地垫不合格率显著高于整片地垫。其中,8批次样品甲酰胺含量超出标准限值;6批次样品经拉力测试后出现小零件脱落风险。
8批次样品甲酰胺含量超标
或将损害神经和血液循环系统
据了解,现今市场上售卖的婴幼儿爬行垫大部分为发泡型地垫,疑似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酰胺,在加工过程中高温分解产物甲酰胺,容易残留在爬行垫中,对婴幼儿的皮肤黏膜和眼睛具有刺激作用,引起过敏,严重者会损害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
对此,此次比较试验对30批次样品进行了甲酰胺含量项目的检测。结果显示,有8批次样品甲酰胺含量超出标准限值,不合格率为26.7%。涉及“天利”“曼龙”“澳乐”等3个品牌,其余5批次样品均无商标。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比较试验中明示材料为PE的地垫甲酰胺含量均不符合标准要求,拼接地垫的甲酰胺含量项目不合格率要高于整片地垫,三无产品的甲酰胺含量项目不合格率要高于标称产品地垫。
6批次样品零件易脱落
有造成儿童窒息的风险
据了解,部分儿童爬行地垫本身含有可拆卸的小零件及容易脱落的拼接齿,易被儿童吞食,有造成窒息的风险。
对此,此次比较试验还对30个样品婴幼儿爬行垫产品小零件项目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有6批次样品经拉力测试后出现小零件脱落风险,不合格率为20%,并且不合格样品均为拼接地垫。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6批次出现小零件脱落风险的样品中,仅有1批次样品标称着“墨斗鱼”的商标,其余5批次样品均无商标。
优先选购整片环保材质地垫
避免选购PE、EVA拼接地垫
对于婴幼儿爬行垫,温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提醒消费者在选购婴幼儿爬行垫时,应优先选择无明显刺鼻气味的产品,刺激性气味可能预示挥发性有害物超标。材质方面,推荐XPE或EPP整片地垫,其厚实耐用且不易撕裂;避免选购PE、EVA拼接地垫,此类产品接缝处易脱落小零件且甲酰胺残留风险较高。同时,需核查产品是否标注CCC认证标识,规避三无商品。选购时可进行简易掉色测试,用白纸巾擦拭表面,若颜色脱落严重,可能使用劣质染料,存在化学迁移隐患。
附:30批次婴幼儿爬行垫样品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邱康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