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东莞市民投诉称,在南城街道恬一上田墩路运河边的绿化带上,有一群小贩摆摊,破坏绿化、污染环境。南都记者走访发现,此处属于东莞大堤和东引运河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根据规定,不得在此堆放或排放污染物。
对此,南城城管分局回应称,此前已对此处摊贩多次进行劝导教育,并进行小微执法;将加强对此处乱摆卖的监督和巡查力度,同时对违法当事人加大执法力度。东莞市水务局表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将持续加强对该堤段的常规管理监督工作,防止零星流动摆摊行为进一步演化成为集市贸易活动。
【走访】
摊贩以摆卖烧烤和饮料为主,已持续一两年时间
近日,南都记者来到南城恬一上田墩路,这里与南城康体路相邻,成为摊贩们集中摆摊之地。绿化带一侧是机动车车道,另一侧则靠着东引运河。
下午4点左右,一名女子将三轮车上二三十张凳子摆在绿化带上晒太阳。“昨天凳子都被雨淋湿了,今天拿出来晒一晒。”该女子称,其在此摆卖烧烤已有一年多,经常从下午四五点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基本都是熟客;等客人都走了,还要清理垃圾。”
该女子表示,在这一条绿化带上,摊贩们主要摆卖烧烤和饮料。“到晚上,这一条路都摆满了,都是摆了一两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大家也都会自己收拾垃圾。”
下午5点半,陆续有摊贩开着三轮车入场摆摊。一对男女开着两辆三轮车在此停下;一辆装着卖柠檬茶的材料、饮料等,另一辆则装着几十张桌椅。在正式营业前,男子还拿着簸箕和扫把,清理绿化带的垃圾,随后却把垃圾扔进了旁边的运河里;女子则将桌椅一一摆放到绿化带上。
胡先生在此点了一杯柠檬茶,坐在运河边上,一边刷手机一边喝着柠檬茶。胡先生称,自己在附近上班,最近几个月,每周都会过来两三次;每次都是下班吃过晚饭,来这里休闲散心,“晚上八九点人最多。”
对于摊贩们将摊位摆在绿化带上、是否担心会破坏绿化,胡先生称,“人踩在草地上,对绿化肯定有影响,但他们都会自己收拾垃圾。”
【回应】
此前已多次劝导教育,仍未得到彻底整治
近日,南城城管分局回应南都称,市民所投诉的绿化带上大约有10-20档无证经营商贩,这些流动商贩在绿化带上经营,违反了《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第二条。
对于该处流动商贩,南城城管分局此前已多次进行劝导教育,并对其进行小微执法。5月11日晚,南城城管分局再次对该处流动商贩进行全面整治,一是清理物品,劝导当事人离开;二是对所有违法当事人签发禁止占道告示,要求当事人不得占道摆卖。
“在执法的过程中,当事人面对执法人员时态度配合,清理摆卖物品。但是执法人员一旦离开,当事人又会重新开始摆卖。”南城城管分局坦言,由于人手不足,执法人员不能一直在此定岗,所以对于此处流动商贩虽然多次劝导,仍未得到彻底整治。“接下来,我们会加强对此处乱摆卖的监督和巡查力度,同时对违法当事人加大执法力度。”
摆摊处属于东莞大堤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
南都记者走访发现,在这片绿化带上,还竖着“东莞大堤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标示牌”和“东引运河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标示牌”。上面写着:“在水利工程保护范围内,不得从事危及水利工程安全及污染水质的爆破、打井、采石、取土、陡坡开荒、伐木、开矿、堆放或排放污染物等活动。”“单位和个人有保护水利工程的义务,不得侵占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的土地和水域。”
那么,这些摊贩占领绿化带经营,是否属于“从事堆放或排放污染物等活动”“侵占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的土地”?
对此,东莞市水务局回应称,市民投诉涉及的河边绿化带,确实属于东莞大堤和东引运河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工作人员经现场了解到,流动摊贩在此进行临时性户外经营活动,主要售卖烧烤和饮料,存在食物残渣和食品包装等垃圾处理不当污染周边环境的风险,同时也存在户外用电、用火等安全隐患。
东莞市水务局进一步表示,经过多年对该区域“一河两岸”的治理与提升,河湖面貌和市容环境大为改善,越来越多市民选择在下班后来此堤段,开展休闲娱乐健身运动等活动。
“然而,亲水休闲活动的日益增加,也增大了管理工作难度。”东莞市水务局称,东莞大堤管理处和市运河治理中心此前在上述堤段也发现了类似流动摊贩经营行为,并联合属地相关部门进行了综合治理,成功劝离相关流动摊贩。在日常工作中,还联合南城城管分局到现场加强管理监督,耐心对商贩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条款,讲解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尤其向流动商贩强调保障水利工程安全以及水质安全的重要意义,同时向商贩们详细介绍周边市场的位置、摊位等信息,引导商贩规范经营。
将加强常规管理,防止演化为集市贸易活动
根据《广东省河道管理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在堤防和护堤地,禁止建房、放牧、开渠、打井、挖窖、葬坟、晒粮、存放与防汛抢险无关的物料、开采地下资源、进行考古发掘以及开展集市贸易活动”。
东莞市水务局表示,接下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将持续加强对上述堤段的常规管理监督工作,有序监督规管临时性流动摊贩经营行为,防止零星流动摆摊行为进一步演化成为集市贸易活动,避免出现违反《广东省河道管理条例》相关规定的情况。
与此同时,还将积极联合属地相关管理部门加强法律宣传和引导力度,秉持“疏堵结合、服务民生”的思路,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协同市属其他部门,促进“烟火经济”“夜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满意度。
“水利工程设施是防洪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东莞市水务局还呼吁广大市民群众,在开展亲水户外活动时,要爱护水利工程管理范围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不随意踩踏、攀爬、破坏设施设备,不随意损伤绿植、丢弃垃圾杂物,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同时,要强化安全意识,谨防溺水,采取必要的防蚊虫、蛇叮咬等措施,确保人身安全。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田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