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关税降下来了,客户说所有订单可以中国生产了。” 林先生是广州一家生产小家电的外贸企业创始人。《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后,他在朋友圈里写下上述内容。也许是留言并询问的人太多,他在评论里补充说道:“没破产,各位放心。”公司95%的业务来自于美国市场,中美贸易战爆发后的两个月里,企业的经营一度陷入停摆。“虽然这次的危机暂时解决了,但也让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未来的贸易对抗可能是长期存在的,公司要开拓更多的国际市场。”
“最近两天,批发商电话陆续打来,预计仓库存货很快能出。”张先生在广州花都经营一家皮具工厂,以外贸为主,其中美国市场占比约10%,关税战后,公司的对美出货基本暂停,但他并没有非常担心,一是因为美国出口业务占比较低,公司经营有影响但不至于伤筋动骨,更让他放心的是产品质量。“我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美国客户暂时找不到其他制造厂商替代我们。”
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降温”多日的中美贸易有望迎来复苏,外贸大市广州的对美外贸企业又忙了起来。然而经此一役,企业家们的策略也变了,全球撒网多元开拓,保证利润做强质量,即便长远看来对美贸易仍面临不确定因素,但路径越来越明确。日前,南都记者对话广州多家企业负责人,听他们讲述困局下的突围与蜕变。
广州港。 南都记者邹卫 摄
一度遭遇破产危机
贸易战让企业规划“两条腿走路”
“去年,公司对美出口规模为两三千万人民币,而今年原本有望增长至1亿元左右。”这不是盲目乐观的预估,据林先生介绍,在今年初,公司收到的美国订单就已高达7000万元。“我们的小家电产品突出原创设计,并且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发展,深受客户欢迎。”
在订单量大增的情况下,公司决定在今年三四月份扩充产能,“原计划是再扩招300多个工人。”然而,3月初,刚刚过完30岁生日的他,就迎来了创业以来最严重的打击:“一开始,美国客户以各种理由要求降价。随着贸易战升级,有客户直接弃货。”最让他难以接受的是,部分客户电话不接,邮件不回,这种“失联”状态,为企业后续的应对带来不确定性。
原本要大干特干的两个月,生产上沉寂下来,负面的连锁反应却层出不穷。供应商开始催款,资金链面临断裂,员工也免不了闹情绪。“忘了具体是哪天,我的采购和财务拉着我说,老板你再仔细看看,(账面上)就剩不到十几万块了。”由于95%的业务来自于美国市场,林先生甚至一度做好了破产清算的准备。
“在4月中旬,我们已经预感到中美贸易战会出现转机。”据林先生介绍,那个时候,他们已经感受到美国客户态度的逐渐转变:“有的客户开始确认订单,有的鼓励我们不要放弃,有的开始放款。”
虽然有预感,但此次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的结果着实让林先生意外。据介绍,此前林先生工厂的产品出口到美国,需征收20%的关税,贸易战打响后,最高要征收145%的关税,“现在降低后,已经是非常理想的关税水平了。”
中美联合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后,林先生在朋友圈里写下近两千字的感慨。“回头看,创业也三年了,从开始的三张桌子到现在大工厂,公司在超越我的认知发展,而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忽略了很多风险。”在采访中,林先生向南都记者坦言,中美贸易战风险存在已久,但此前的他仍将几乎全部的出口业务押在了美国市场。“此次贸易战让我意识到,风险是长期存在的,特别是此次联合声明中提到的,‘24%的关税在初始的90天内暂停实施’就是个信号,也许现在遇到的困境,未来还会再出现。”林先生表示,有了此次经历,未来他将带领团队开拓更多国际市场,避免一条腿走路。
守住利润底线
“因为我对自己产品质量有绝对自信”
与出口市场高度依赖美国的林先生不同,美国出口业务占比较低的企业在这次关税战中要从容很多,虽然订单受影响,但他们坚定守住利润底线。
张先生是最早一批在“中国皮具之都”广州花都开设皮具厂的老板,公司从一个小代工厂成长为现在拥有自己驰名商标的高新技术企业,箱包出口业务遍布全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三十多年的打拼,让他经历了中国外贸的多个变化历程。“很早就意识到,不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我不能让自己的业务过分集中在一个大客户手里。”目前,公司出口以欧洲市场为主,占比约50%,美国市场约10%。
张先生经营的皮具生产工厂。受访者供图
4月初,突如其来的关税战让公司对美出口业务基本暂停。“其间,批发商也问过能不能降价出货,我拒绝了,笑着答下一次吧,已经做出来的库存,不可能压缩利润出。”张先生介绍,公司的外贸产品生产周期一般为60天,今年年初已经生产出一批存货在仓库,由于关税战出货延迟,但这批货的利润需要保证。如果要降价,那就等下一批,调整原材料和生产方式。
张先生坦言,关税战发生后,他也思考了有关于外贸企业生存的问题。“在皮具领域,如果走中高端路线,我相信我们中国产品有很强的竞争力,目前全球其他制造市场还无法替代我们。但如果走低端路线,卖地摊货,被取代是分分钟的事。”这也是他为何一直很淡定、对自己产品和公司有信心的原因。最近两天,批发商电话陆续打来,张先生预计仓库存货应该很快能出。
实际上,当下和东南亚相比,仍有一定的税率差,给我国出口企业带来不小压力。“美国客户想在中国之外找可替代的厂商,没有那么容易,前面提到的产品质量是一个原因,还有就是生产效率的不同,我自己在东南亚有两个厂,对比发现两地的生产效率相差太大,国内大概是他们的2倍。”张先生表示,在习惯高质量产品和高效率生产厂商后,部分美国客户不会轻易转向其他生产厂家。
张先生企业生产的部分产品。 受访者供图
多条腿实践“生存策略”
转口贸易、海外建厂及供应链重构
除了皮具以外,广州也是服装出口大市。“高关税导致部分对美订单利润亏损,企业面临订单取消或延迟交付问题。” 一家在石井商圈做服装进出口贸易的企业透露,部分外贸服装贸易公司会因出口成本上升,订单利润率从15%缩水至3%-5%。
“但广州外贸企业在关税战中展现了极强的韧性与适应性,通过市场多元化、供应链重构和政策工具化危为机。”据介绍,该公司对美业务占比已从过去的80%降至不足10%。“部分传统外贸企业,特别是服装、纺织品类的,对美业务占比曾高达50%-70%,但近年来通过市场多元化调整,多数企业已将美国市场占比降至20%以下。” 这类企业也较注重对新兴市场,如东南亚、中东、非洲的开拓,“这些举措降低了企业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不仅如此,该公司还制定并实践了多条生存策略。如转口贸易与海外建厂,节省成本30%-50%;进行供应链重构,加速数字化转型,利用AI设计工具和柔性供应链提升效率;关注政府提供的融资与政策支持,如依托广州“稳外贸18条”政策,获得出口信保补贴(最高40%)及快速贷款;还有尝试内销与品牌转型等。
在此布局下,面对中美贸易战,传统的服装贸易企业也有了与美国客户谈判的底气,而且这不是一家企业的行为。据介绍,当美国客户因关税不确定性要求降价或暂停订单时,部分服装企业拒绝让步,坚持报价一致性。
“此次经贸会谈后,90天关税暂缓缓解了资金压力,但美国保留10%关税及未来谈判变数仍存隐忧。因此我们要保持短期乐观与长期谨慎的心态。”据介绍,未来该公司将实施新的战略调整,包括在技术驱动上,加大智能制造投入,如AI单证处理、数字化物流监控,提升成本效率;在绿色与合规发展上,将重点布局低碳生产技术;在政策协调上,依托广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优势,拓展B2B平台与海外仓直营模式;在风险对冲上,继续分散市场(目标拉美、东欧),并通过期货工具锁定汇率与原材料价格波动。
“尽管短期内中美贸易复苏带来利好,但企业普遍对长期不确定性保持警惕,我们正通过技术创新、绿色转型和全球化布局构建更可持续的竞争力。”该公司表示,未来90天的谈判窗口期将是关键,企业需在快速响应订单的同时,为可能的政策反复做好预案。
广州港。 南都记者邹卫 摄
位于越秀的另一家纺织企业外贸业务负责人秦先生告诉南都记者,美国是公司纺织服装出口业务的重要市场,公司保温箱等核心出口品类也以美国为主要市场。近年来,该企业也不断加大自主路径开拓新兴市场,提高供应链抗风险能力。针对新兴市场客户的需求差异,公司提供有别于欧美的市场策略与专属个性服务,向新市场传递纺织品牌的文化故事,“一带一路”以及RCEP等国家和地区“朋友圈”也在不断扩大,中东、南美等一些新市场逐步打开。
秦先生也表示,90天后的关税谈判结果仍存不确定性,公司需持续做好国际供应链布局。把握RCEP深度推进实施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深化带来的战略机遇,不断挖掘并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多元化国际市场,以实现市场布局的优化与拓展。
【专家说】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韩永辉:
中美关税战根本性矛盾仍未消除
广州企业需加快供应链多元化布局
韩永辉向南都记者表示,中美日内瓦谈判反映出美国在内外压力下的战略调整,尤其是在其供应链稳定和选举考量的背景下,这种暂停更像是一种战术性让步而非战略性转变。
韩永辉认为,中美关税战的未来前景可能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的趋势。首先,短期内,双方或将继续寻求有限的对话和关税减免措施,但整体关系的根本改善可能受限。尽管日内瓦谈判达成了阶段性关税削减协议,但其仅限于90天的暂时性措施,未能消除根本性结构性矛盾,这种局势可能导致双方在未来几个月内再度陷入拉锯战。
从中长期看,美国或将强化对中国关键产业的打压,以遏制其全球经济竞争力。美国已通过对中国造船业、物流领域等实施制裁,并可能进一步扩展到其他高科技领域,以维持其经济优势,这将加剧全球供应链的分裂风险。
此外,全球经济和市场可能因美方贸易政策的反复而面临更高的不确定性。虽然短期的关税减免对市场情绪起到一定提振作用,但若美方不转变“霸凌”思维,执意推行单方面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全球市场可能因政策反复而承受更大的波动。
在复杂多变的中美关税战环境中,韩永辉建议广州企业或可采取以下对策,化解国际贸易风险。首先,加快推进供应链的多元化布局,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例如,通过在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建立生产基地或合作伙伴关系,构建区域性产业生态圈,以分散关税政策带来的风险。
其次,优化出口策略,利用现有国际贸易协定和政策便利,推动产品在中立市场的销售,减少对美国市场的直接依赖。同时,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提升附加值以增强国际竞争力。
最后,企业需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并加强合规性管理,特别是在涉及技术出口、金融交易及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确保不违反新出台的限制性措施,同时主动与我国贸易相关部门和行业组织沟通,争取政策支持和资源协同。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统筹:南都记者蒋臻
采写:南都记者伊晓霞 蒋臻 王美苏 李竹